农行IPO终于尘埃落定。
在发行价位2.68元处堆积的近1100万手逾10亿股的买单,让农行的空头心存顾忌,终未敢放肆。这部分金额接近30亿元的买单到底来自哪些机构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其支撑,农行上市首日是否会“破发”,似乎并不难回答。
农行冲击资本市场之
役,显然少不了多方的细心呵护。比如央行在公开市场通过正回购及央票发行量的调控,向市场积极注入流动性,最高一度接近9000亿元。而就在农行IPO期间,停止审批达两年之久的新基金公司成立申请也再度放行。可惜的是,在农行修成正果后,由它带来的一切福音开始消失。就在农行上市的15日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0年第五十九期、第六十期中央银行票据,其中第六十期3年期央票发行量达16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好戏既已散场,A股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
当然,从银行业改革角度看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向,并不仅仅是当下的农行上市,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音符而已。展望中国的整个银行业,其改革仍然只是在路上,远未到达终点,而资本市场也将继续作为银行业改革的主要平台及主要成本承担者。
接下来首当其冲的是四大行改制时成立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算是历史问题。当时“四大金刚”是用央行再贷款和向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金融债(8110亿元),作为以面值收购1.4万亿不良贷款的资金来源。对于上述1.4万亿资金,其须每年按2.25%的利率支付约300亿元利息。
银监会网站公布的目前可查到的最新数据,是2006年4月24日公布的“四大公司”截至2006年底的不良资产处置情况。当时共处置完8663.4亿元,阶段进度为68.61%,收回现金1805.6亿元,现金回收率为20.84%。
上述收回的现金尚不足以支付过去7年多的利息2100亿元。利息尚难保证,何时能够还本就更不得而知。从这些债务的偿还期限延长10年的消息来看,一时半会可能难以成行。另外,不良资产的处置顺序也是先易后难,剩下的500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可能属于难啃的“硬骨头”,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要想完全消化并不现实。
因此,商业银行手里的金融债,其现在每天要经受负利率的煎熬。以15日公布的上半年CPI2.6%的增速及2.25%的利率水平计算,上半年已损失14亿元。从目前形势看,如果单靠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发展来偿还债务可能并不现实,而通过改制走向资本市场,向股市要钱来解决似乎是不二法门。
对于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中国的银行业在眼下仍处于经济核心及风险漩涡中,其中房地产贷款是风险源之一。虽然目前的诸多指标均表明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质量并无多大风险,但现在的“房地产调控还只是取得初步成果”,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继续,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对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而房价降幅是否会超过30%这一银行承受的底线,则取决于后续的市场与政策的博弈。
银行资产的另一风险点在于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大量贷款。截至2009年底,有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此类贷款已达7.38万亿,而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则为7.2万亿。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房地产调控导致土地财政受影响较大,那么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值得警惕。
美国的次贷危机验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而不倒。其实,对于中国的银行业,也要尽量避免这一情形的再现,因为这一情形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过。大而不倒的经验不仅适用于市场化的私营企业,对国企同样适用,在本位利益面前,一切制度安排都将被消解。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功的股份改造及登陆资本市场,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既济之事,但未来更多的将是未济之事。 (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