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丹尼尔·李博斯金:世贸中心重建就是过山车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8月06日00:42

  丹尼尔·李博斯金站在其最新项目——新加坡吉宝湾公寓住宅项目前。

  谁也不知,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群楼间的“大洞”——世贸双子楼倒塌留下的场地,还将存在几年。就连世贸中心重建项目的总设计师丹尼尔·李博斯金,也不例外。

  “变化总是非常快,经历整个项目就像在坐过山车。”丹尼尔?李博斯金在上海对《第一财经日报》说。7月30日,丹尼尔·李博斯金来上海参加世博会“新加坡城市规划论坛”。

  在双子楼倒塌后几天就被宣布要重建的世贸中心,9年后,仍是一片建筑工地和几个基座。这“得益”于地产商人之间复杂的利益集团争斗和突然袭来的金融风暴。

  而此期间,李博斯金的另外一些建筑项目,却纷纷宣布竣工。这包括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扩建、瑞士伯尔尼西部商城、新加坡的商业住宅高级公寓吉宝湾等。

  难产的“自由塔”

  “我上周刚刚去过世贸中心工地,很庆幸现在一切步入正常。目前有4000工人在工地,下周会达到1万人,他们会24小时不停地工作。”李博斯金介绍目前世贸重建项目的进展时说道。

  事实上,原本定于2009年就全部完工的世贸中心重建,施工期被一拖再拖,计划被延迟至2012年。不过,去年纽约地产公司Cushman&Wakefield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贸中心项目开发商拉里·西尔弗斯坦承建的3幢大楼里,有一幢楼要到2030年才能完工,到2036年才会被完全租用出去。

  “由于私人投资者重新参与,明年可以确定纪念馆、博物馆、车站以及由日本设计师设计的4号楼可以竣工。”李博斯金说。而整个世贸中心重建项目,被划分为26个子项目。如今动工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这个因悲剧而诞生的项目,如今却像一出彻头彻尾的美国肥皂剧。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复杂而纠结的局面。

  “宣布我的"自由塔"中标的那天早上,《纽约时报》刊载文章说我的方案败给了另外一个建筑师。不过最终结果是,纽约市长和新泽西州州长都选择了我。”李博斯金回忆说。最初的重建方案,是以高1776英尺的“自由塔”(又称世贸1号楼)为建筑主体,整个建筑项目还包括公园绿地、纪念馆等。

  不过,开发商拉里·西尔弗斯坦却希望能有更多商业回报。2006年,方案调整,增加了3栋写字楼,分别由三大建筑师主持设计。不过四年后,除了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槙文彦的4 号楼建起了2 层,诺曼·福斯特的2 号楼以及理查德·罗杰斯的3 号楼还在“零地平线”。

  商业开发上永不停止的贪婪和无休止的争吵,加上金融风暴来袭和萎靡的租赁市场,终于拖垮了这个具有非同一般标志性意义的项目。地基所有者、纽约市政和新泽西港务局以及开发商互不信任,使世贸重建一再被宣布“搁浅”。

  “纽约数以百计的律师加入堪称史诗般的诉讼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其中争斗,这也是这个项目为什么有趣的地方。不过,总体规划图总在一点点变成现实。世贸中心重建不单是伟大的工作,更是困难的工作,我总是很谦卑地对待这些挫折。”李博斯金笑说。

  建筑师要讲伦理

  如果说世贸中心重建让丹尼尔·李博斯金名扬天下,李博斯金另一个重要项目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则奠定了他在建筑界的地位。1999年,丹尼尔·李博斯金搬到柏林,开始主持设计这个重要的建筑,他号称自己“搬家的时候只有两个箱子、三个孩子和一个信念”。

  这个信念与他自身有关。作为犹太难民的后代,他深切希望能给自己的建筑赋予历史使命,把建筑与历史联系,这也是他此后多个建筑项目的核心理念。

  李博斯金在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中设计了一个向上的长楼梯,并提供了3 条走出地下通道的路线,但事实只有一条路是可行的,其他两条其实都是死路。死路是一个重要的隐喻。在常规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对死路唯恐避之不及,其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使道路系统畅通,但李博斯金反其道而行之,其目的不外乎要以新颖的空间设计来刺激麻木的游客。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说"建筑师都是娼妓,只要有房子建,做什么都可以",但我完全不同意,尽管追求卓越的业主是每个建筑师的理想,但建筑师也是讲伦理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李博斯金说。

  这种追求也体现在李博斯金对于世贸中心重建的设计中。他想通过设计让纽约人在创伤后重新面对希望和未来,而不单单只是纪念过去。“自由塔”1776英尺的高度也象征着美国1776年建国,而站在“自由塔”内,能看见来自顶端透漏的光线,这意味着希望。

  “其实建筑就是一个故事的讲述,通过建筑我想要打动人们,给大家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悲剧总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希望。就像战后年轻的德国人最终还是改变了他们命运,并且现在用这样的经历教育下一代。”他说。

  有趣的是,丹尼尔·李博斯金在开始建筑师生涯前,是一位音乐演奏家。作为音乐家时李博斯金赚得比现在还多,但当初是音乐引导他走上建筑设计的道路。“其实建筑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它如音乐一样想要平衡,音乐是耳朵的艺术,建筑是眼睛的艺术。某种意义上我并没有放弃音乐,我通过建筑来延续我的音乐。”他说。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