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7月CPI涨3.3%再破“警戒线”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08月12日07:30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创下年内新高。

    尽管极端天气推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资源产品调价等结构性上涨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但随着物价下拉因素增多,通胀压力将趋于缓解,

三季度CPI或迎来趋势性拐点。 

新华社报道

    与百姓对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一致,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年内新高,同时也是2008年10月(当时为4.0%)以来的新高——同比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关系百姓生活、投资者收益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未来CPI走势如何?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物价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但随着物价下拉因素增多,通胀压力趋于缓解,三季度CPI或将迎来趋势性拐点,全年物价有望控制在3%以内。

    CPI攀新高

    ■数据 

    CPI同比涨3.3%PPI同比涨4.8% 

    7月份,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中六涨两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8%。1-7月,CPI同比上涨2.7%,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 

    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8%,涨幅比6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1-7月,PPI上涨5.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7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1-7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解读

    7月CPI为何创新高

    食品价格与翘尾因素推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7月份CPI上涨的原因主要有:翘尾因素的影响,在同比增长的3.3个百分点中,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另外1.1个百分点是由新涨价因素引起的。 

    翘尾因素对7月份CPI的走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去年7月份CPI同比下降了1.8%,为全年谷底,翘尾因素影响CPI的峰值就出现在今年7月份。也就是说,即便没有任何新涨价因素,今年7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也会达到2.2%。 

    而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的,7月份我国从南到北天气多变,洪涝灾害比较严重,造成蔬菜、粮食、鸡蛋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5%。

    如何看待当前数据

    仍属温和上涨、结构性上涨

    “在翘尾因素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前两月食品价格下来了,CPI涨幅就放缓了;7月份食品价格上去了,CPI涨幅就扩大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当前CPI上涨不是需求拉动型的,也与货币供应无关,而是在供给方面。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受高温、洪水等因素影响,是结构性上涨。 

    “虽然CPI涨幅有所扩大,但仍在市场预期内,总体仍属温和上涨,价格运行基本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根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的研究,从历史规律看,CPI的过高上涨主要与经济增长过快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对CPI调控是非常有利的。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乔虹分析说,近期食品价格上升是暂时现象,随着洪灾的消退,预计食品价格将恢复正常,基于此,此番CPI上升应该也只是暂时现象。事实上,已有数据显示,随着洪灾逐渐退却,蔬菜价格已经开始在7月份最后一周回落,乔虹预计,CPI环比和同比增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下降。

    CPI未来走势怎样

    三季度或迎来趋势性拐点

    眼下,我国部分地区的灾害天气正在持续,市场对于CPI的关注加强,未来国际市场粮价和农产品等价格上涨是否会导致中国CPI进一步上行?对此,盛来运明确指出,未来抑制CPI上涨的因素多于推动因素,因此预计全年物价将维持基本稳定。 

    盛来运表示,未来推动CPI上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现在农产品价格变化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国际小麦等粮食的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传导到CPI。而在抑制CPI上涨的因素中,第一是经济增速的适当回调,意味着总需求对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减缓;第二是国家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和相关部门对市场秩序的管理比较有效,例如银行信贷M2在7月份继续减缓,7月末增长17.6%,比上个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三,由于生产环节的价格增幅在回落,PPI7月份比6月份回落了1.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类价格回落了2.3个百分点,它们对后续产品的传导压力有所缓解。 

    “8月份以后,物价的翘尾影响会逐渐减弱,7月份翘尾影响是2.2个百分点,预计8月份的翘尾影响会回落到1.7个百分点,9月份会回落到1.3个百分点。最后,从粮食总量供求来看,夏粮虽然略有减产,但今年仍然会是丰收年,粮食从供求总量上看还是平衡的。综合这些因素,我们总的判断就是抑制CPI上涨的因素要大于推动CPI上涨的因素,全年物价将维持基本稳定”,盛来运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昨天发布报告称,虽然未来物价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但随着物价下拉因素增多,通胀压力趋于缓解,三季度CPI或将迎来趋势性拐点,PPI将继续回落。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熊鹏表示,在物价下拉因素增加的影响下,未来通胀压力将逐渐减弱,CPI同比将在三季度迎来年内拐点,继而缓慢回落。同时,一些结构性上涨因素将长期存在,并将导致整体物价回落速度和幅度有限。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5%-3%之间,PPI同比涨幅在4.5%-5%之间。全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

    ■影响

    加息预期再次削弱

    业内专家认为,当影响经济和物价的诸多因素都可控时,加息预期会进一步削弱,宏观政策的基调仍会保持不变。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中国滞胀现象初现,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加上淘汰落后产能,给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增添了不少动力,价格两极分化现象增加了经济调控的复杂程度,预计央行加息决策可能左右为难,短期内加息的压力仍然不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中国经济增速趋于平稳的格局下,近期加息的必要性明显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展望三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不会改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力度不会减弱,“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不会放松。 

    不过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达了他的担忧,“结合7月份的其他经济数据看,现在监管层可能需要重新考量宏观政策的调控基调,否则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增速回落风险。”

    ■股市反应

    数据符合预期股市温和反弹

    尽管CPI再度突破3%,但由于市场已提前作出反应,昨天沪深股市温和反弹,上证综指重返2600点上方。 

    如市场所预料,昨天公布的7月CPI数据超出了3%的“警戒线”。不过,由于前一交易日A股市场已经以一波大幅回调提前消化了这一利空,昨天股市反应较为平静。与此同时,7月PPI涨幅环比回落,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市场对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判断,同时也降低了进一步出台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宏观数据对A股市场的整体影响“中性偏积极”,沪深股指也因此出现温和反弹。

    ■解答

    统计局称目前无法计算空置率

    盛来运昨天表示,商品房待售面积和空置面积不是一个概念,想要计算出准确的空置率很难。 

    盛来运说,商品房待售面积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竣工商品房中至报告期尚未售出或出租的面积,而空置面积是指已经售出后住房处在闲置无人居住状态的面积。 

    他表示,国家统计局改进了统计调查制度,把原来公布的房地产“空置”面积改称为更加准确的“待售”面积。 

    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注意到了网上反映。大家觉得发布待售面积还不过瘾,希望公布空置率,我们很理解,但目前国家统计局还不能计算出空置率指标。“例如,在座的各位生活在北京,假如你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在海南买一套房子,平时在北京,周末到海南度假,那算不算空置?”盛来运举例说。 

    他坦承,目前国家统计局还不能计算出空置率。一方面由于房屋空置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调查统计制度还没有来得及作出统计;更重要的是空置的状态和时间很难给出标准,要清楚计算出来很难。 

    关于房价走势,盛来运回答说,7月份房地产价格环比持平,这符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价稳量跌的现实。房地产调控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最大的成果就是房地产价格,特别是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