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逐步退出、房地产经历严厉调控的大背景,引发了水泥业盈利的担忧。产能淘汰大限将至,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淘汰大限将至
8月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向社会公告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要求有关
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列入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在2010年9月底前关停。在这份涉及2087家企业的“黑名单”中,水泥业以762家的数量,成为第一“重灾区”。根据这份名单,2010年水泥业的淘汰总量将达到1.07亿吨,占2009年水泥总产量的6.6%,较之前9155万吨的淘汰目标增加16.88%。
其实,早在2009年9月2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转发各省区市、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份《意见》里,包括水泥在内的十个行业被点名批评。
《意见》提到,“水泥产业‘产能将严重过剩’。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47条,产能2.1亿吨。这些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而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意见》作出规定,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
但这并没有挡住资金的投资冲动。
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的资产总投资额高达170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1.75%。而据今年的水泥行业统计显示,除北京、上海、天津3市没有在建和拟建水泥项目外,其他地区在建水泥生产线248条,合计水泥产能3.5亿吨。据初步估算,全国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了1200亿元。
因此,从需求方来看,高增速在回落,但需求并未出现大幅下降。中短期来看,根据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一般为12~15月的时间周期估算,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会是产能投放的高峰期,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之忧。
产能过剩之忧
在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面临逐步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场对于水泥行业未来的需求存在疑虑。目前,我国水泥的需求结构中,基建占比最大,达到40%;房地产和农村需求各占30%。
在基建投资方面,据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比1~5月回落0.4个百分点。增速呈现意料之内的回落,但是投资额的绝对值依然很大。随着西部振兴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将给包括水泥业在内的整个建材行业带来大量的产品需求。并且,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有1~2年的时间,去年下半年是我国基建投资的主要投放时间点,而这部分投资额对水泥的需求仍然会释放。从各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10年全国的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增速为20%。这样看来,今年全年超过20%是大概率事件,而这将拉动水泥需求增长15%左右。
作为重要的下游之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给市场带来了悲观的预期,但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带来的下降压力。从理论上来看,如果政府能够很好地完成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任务,那么保障性住房新增的建筑面积将覆盖商品房市场竣工面积20%~25%的下滑。按照房地产对水泥需求占总需求30%的比例估算,预计今年地产对水泥的需求仍将贡献3~4个百分点的增速,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对水泥需求的增量影响不会太大。
水泥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其消耗的煤炭占国内煤炭消费总量的15%。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希望水泥行业提高集中度,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水泥产量前10 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生产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到50%。
据报道,《水泥产业发展政策》已通过十大部委会签,并将择机公布。中国建筑国际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咨询研究部主任高智认为,在该院接受国务院委托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对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的初步设计是,到2015年前10家企业水泥产能达到总产能的35%。也就是说,“十二五”规划将行业集中度目标又提升了5个百分点。
但据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的企业仅两家,产量前10位企业年累计产量仅占全国年累计产量的20.9%。
需求量整体变化不大,供给量大幅提升,水泥业产能投放压力显现。在严控新建产能和提高行业集中度目标双重推动下,未来水泥业的兼并重组将有大动作。而在大企业扩大产能、实现行业整合的道路上,中小企业的生存岌岌可危。
作者系《中国经营报》研究院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