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正在进行一场清理团险协议保单的行动。
作为新华人寿合规经营的一个举措,此番清理团险协议保单,尽管短期内可能会损失部分客户,但长期来看,无疑有利于新华人寿的健康发展。
清理协议保单
据悉,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此次清理的协议保单,多数为前两年签下的协议保单。所谓团险协议保单,是指除了正常的保单之外,保险公司还有一份与客户签订的附加协议,约定了一些保单之外的条款。
对新华人寿而言,主动清理协议保单,可能会导致对未到期保单客户的补贴、赔偿,也可能会损失掉部分客户,但这次清理主要是为了防范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而进行的业务梳理。就此次清理协议保单相关细节,记者致电新华人寿相关部门,新华人寿方面并未否认清理一事,但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团险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竞标胜出,有的公司会跟客户签订补充协议,比如把收益率抬高。事实上,只要保单上没有的条件都可以添加,比如增加一些服务举措承诺。”某保险公司人士认为,这也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
不过,抬高收益率的后果是,保险公司的满期给付风险大大增加,增加服务举措的承诺为保险公司增添了许多额外的成本。
“理论上,对越大的客户给出的条件越优惠。比如保单原本约定在退休后才给付保险金,但实际上协议保单上附加协议约定从第二三年就开始支付,有‘长险短做’的隐患。”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说。所谓“长险短做”即通过购买高额长期寿险时先一次性缴纳全部保费,保险合同成立后过了很短时间就要求退保,按保单的现金价值拿回资金,这样容易给洗钱提供便利和渠道。
有的保险公司的协议保单通过签订附加协议可以暂时获得客户,维持业务的高速增长。但这却是饮鸩止渴,在保险公司满期给付时“纸包不住火”,一些非正常退保会导致现金流风险。其次,“长险短做”的协议保单也会损害总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增加总公司经营成本,套了公司财务费用,而下级机构通过虚增保费,表面完成了考核指标,实际上并不利于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风险排查
从业务结构来看,相对银保、个险渠道的优势,新华人寿的团险一直属于软肋。从新华人寿原董事长关国亮时代开始,新华的很多分公司就没有长险队伍,长险业务属于停滞状态。即使是经历汇金公司接手股权后,在团险的法人渠道上,也没有拿出具体的策略。“大家都不知道团险该怎么办,目前还属于稳定队伍阶段。”新华人寿一位人士说。
截至6月底,新华保险个人业务渠道实现新单规模保费超过58亿元,同比增长约47%,排名市场第三。银保业务规模保费超过290亿元,同比增长近60%。虽然竞争激烈摊薄利润,但团体长险仍然属于价值较高的业务。
在业界人士看来,新华人寿清理团险协议保单并非偶然。自从新华人寿管理层调整后,合规经营和内控管理成为新华人寿一项重要的工作,并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风险排查。
据了解,风险排查工作分三个层次:一是风险自查。各分公司按要求对销售、财务、运营、IT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风险自查;二是现场巡查。由总公司合规管理部门牵头,依据各部门、各分公司风险自查的结果,抽取11家分公司及10家中心支公司进行现场巡查。三是保监会检查。各地保监局从4月1日起对新华保险34家分公司陆续展开了全面检查。
据新华人寿副总裁兼合规负责人刘亦工介绍,各级机构领导要借助监管检查,借机查不足,发现问题,排查公司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及时纠正和整改,提升公司风险防控能力。
“从中不难看出新华人寿高层借力内控,追求内涵式发展、稳定寿险老三地位的雄心。”一位中资公司上海分公司高层称。
在稳定队伍、组织发展上,新华人寿也有新举措。目前新华人寿有部分分公司正在推行保险代理人“无责任底薪制”。即无需任何业绩,每月支付代理人千余元底薪。“以前很多公司对此都比较谨慎,因为成本高。但在今年人力流失快、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要增员扩军必须有新措施。”上述新华人寿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