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传央行讨论加息议题 大多数官员主张不加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0年08月26日10:57

  8月经济基本面复杂,宏观流动性在上半年的一度紧缩后开始有放松趋势,CPI涨幅在7月创下新高后,趋势难断,而各种数据显示出来的经济形势又不容乐观,是否加息,政策该如何选择?权威人士透露,央行对于加息议题已讨论,但

大部分官员反对加息。

  加息可能性不大

  有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胀已经不可避免,对于加息议题,央行讨论过,一部分人主张要加息,不过认为不该加息的官员占大部分。

  某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也对记者表示,今年极大可能不加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下行风险,并不是过热。因此,作为前瞻性宏观调控的货币工具——利率,不宜进一步紧缩。

  此外,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宏观经济研究员均认为,下半年货币供应不会出现上半年紧缩的局面,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会维持中性,加息可能性不大。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负利率状况不宜长期存在,货币政策仅有微调是不够的,但鉴于目前经济复苏还不稳固,企业复苏需要尽量保持低成本的资金环境,因此,央行应考虑非对称性加息,即提高存款利率,但不提高贷款利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还认为,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信贷运行平稳,以及欧美维持低利率因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概率也不大,毕竟上半年央行已经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除非发生大的突发事件,否则不会这么短时间内改变政策的。国金证券也指出,由于下半年货币供应不会出现大幅萎缩局面,央行利用窗口指导可以缓解短期资金的需求,利用存款准备金协助公开市场操作的必要性不大。

  货币政策趋松

  今年以来,央行接连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2009年初曾一度放松的贷存比不得高于75%的监管要求也于2010年回归。

  而最新数据显示,经过持续三周加量后,央行在本周削减了一年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由上周的440亿元调降至240亿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等于间接增大流通中的现金量,这是货币政策趋松的表现。

  陈道富表示,银行信贷扩张的减缓会减少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从而为货币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今年以来由于信贷控制,银行不得不将剩余资金大量配置货币市场运用获利,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始终保持在低位,甚至在三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市场利率仍保持平稳,甚至有所下跌。

  “目前,货币市场的紧张并不是结构性因素导致的,而是市场的资金状况已达到了紧平衡。”陈道富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持续不断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已经基本达到了政策目标。数量型货币政策已开始具有实质性政策影响,到了需要实质考虑政策影响的时刻。从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角度,央行应维持当前市场资金相对平衡的状况,不宜进一步加大货币回笼力度。(证券日报)

  相关报道:CPI创新高考验央行调控底线 加息调准备金谁先出鞘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升3.3%,再次突破政府预设的3%的目标,创下21个月来新高,加息传闻再次挑动着市场脆弱的神经,所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加息的“靴子”迟迟没有落地,央行三度提高准备金可比喻为楼上丢了三只“袜子”,随后调控楼市的政策风生水起,那么加息这只“靴子”还有必要吗?7月CPI创下21个月以来的新高以及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令监管层面临两难抉择。

  调控面临两难:加息利剑仍未出鞘

  “土豆两块五,辣椒七块钱。现在这菜价可真是攀上天了。”在北京某国家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潘女士在与《华夏时报》记者调侃时如是说道,现在已经由以前的素食主义改为开始吃肉了,“没办法,如果天天吃青菜,工资肯定不够花。”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多个地方出现菜价贵过肉价的现象,同时催生出各种游资对生活必需品的炒作,炒大蒜、绿豆……而7月CPI再次创下新高,将加息的预期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边是物价上涨,一边是央行加息的靴子悬而未决,“负利率”的事实仍难改变。实际上,在2月份CPI达到2.7%时,存款利率已经由正转负了,而7月份3.3%的CPI更是超过了2.25%一年期存款利率整整1个百分点还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3.3%,涨幅不仅比上月扩大了0.4个百分点,而且创下了21个月来的新高。一路高歌猛进的统计数据再次令投资者担心加息措施将提早推出。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底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货币当局认为目前的通胀前景下没有加息必要,且担心加息可能引发资本流入”,但业内“应当立即加息”的声音喋喋不休。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称,目前的利率结构符合通缩环境,而完全不符合通胀。正确的利率可能应比现状高出5个百分点。调高利率有利于防范危机。但如果保持现状,由于实际利率为负,通胀将进一步恶化,恶性循环,从而引发危机。因此,监管决策层必须加息,越快越好。

  谢国忠担忧低息环境下,货币供应增长迅速,抬高房产价格。但如果利率正常化,房地产价格将缩水50%。

  央行货币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他指出,通胀压力已经较大,实际上一季度经济数据已有过热迹象,央行应尽快加息。

  但加息的利剑也不容易出鞘,不容忽视的是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5月13日至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时特别强调,调控要适时适度,其中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因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

  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向记者表示,两难的问题在于,如果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企业只是靠外在的货币供应支撑,并不是企业自生的活力。同时通胀的问题难以忽视。

  事实上,在加息预期的压力下,市场担心的其实不是加息本身,而是加息预期。敏感的股市就是那被殃及的池鱼——8月10日市场因担忧11日出台的宏观数据,上证综指跌77.26点,跌幅达2.89%,成交额仅1313亿。

  但有乐观人士预计,一旦加息真的到来,市场反有可能走出向上的行情,一方面是意味着靴子落地,另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的确已经足够稳固。

  准备金率或再调

  CPI高企让央行徘徊于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这也造成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中的“两难”处境。8月12日,央行本应发行的三个月期央票再度暂停发行,前次停发还是在7月1日。

  央行公开市场停发三个月期央票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结合此前一天公布的7月CPI创出21个月新高,部分神经敏感的市场人士不免心生猜疑,这会否是存款准备金率调升的前兆?

  此前的7月30日至31日,央行召开的会议认为,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这巧妙地呼应了市场人士的猜疑。

  这是央行继今年5月份第3次上调准备金率之后,时隔2个月再次公开提出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央行仍然偏向于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因通胀预期及热钱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并不能排除上调准备金率或者“补偿性加息”的出台,东海证券分析师李文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前者的时间窗口或在今年10月份。”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此前也公开强调“作为防御性的措施,目前应该适当考虑调高存款利率”。他同时表示,这虽然不是治本之策,但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可以改变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现状的同时,防止CPI的上涨演变为新一轮的通胀预期。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不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水平,而可以有效回笼过剩流动性。”李文指出,“本来公开市场是很好的途径,但现在央行又要维持很低的央票发行收益率水平,又要回笼资金,确实很难兼顾。”

  形成对比的是,央行公开市场已连续四周实现净回笼,但回收流动性合计仅2340亿元。在此之前,央行连续八周均为净投放,累计向市场注入资金达9370亿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5%左右,离历史最高水平17.5%也仅有一步之遥而已。

  但当前过低的央票发行收益率水平确实弱化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若是持续的回笼不力,“从长期来看,确实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多位专家均持这一观点。(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