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王勇:央企股份制改革不容回避
■新闻人物■本报记者 刘慧
8月24日,55岁的王勇接任国资委第二代“掌门人”,带给公众一种新的期待。
“王勇接任要继续保持央企重组、董事会制度试点等连续性,更要开辟和推动央企股份制改革的新局面。”
国务院一位政策专家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勇出生于辽宁盖州,比李荣融小11岁。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工程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他曾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二三〇厂厂长,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有央企高管经验。后来调任中央组织部企业干部办主任、干部五局局长。国资委成立之初的2003年调任主管人事的副主任。
王勇被外界评价为“精通国企管理和善于改革”。他是2005年国资委首次组织25户央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的推动者之一。
2008年因毒奶粉事件,王勇临危受命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当年就废除实施7年的食品免检制度,由此被媒体称作具有“温柔铁腕”的官员。
2010年国资委主任新老交替,正值新一轮央企重组的关键时期。下半年如何推进央企重组整合,把数量从123户减至80—100户,实现做大做强,是王勇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全部央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是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董事会制度试点目前在32家央企谨慎试验,但受体制所限,亟需打破“一把手”董事长负责制造成的无法监督和制衡的国企弊端。
2009年央企资产70%以上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的比重为34.57%。
李荣融曾说“央企大而不强,希望未来强在人才、强在技术、强在产品、强在创新、强在管理”,或许暗含着他对继任者的期许,王勇带领的新一轮国资委领导班子肩负探索国企改革和管理的使命。
去年11家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但央企整体上市的比例不高。加大央企母公司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点,也是王勇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与此同时,产权多元化可“倒逼”央企按现代化公司的管理机制运作,用市场化方式改革央企现有饱受诟病的人事和薪酬体系。这可能是以稳健管理人事风格著称的王勇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