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期待深圳再树新标杆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08月31日11:33

  期待深圳再树新标杆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今年8月26日,深圳特区迎来自己30岁生日。温家宝总理近日专程赴深考察时强调,经济特区30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万马奔腾,一马当先。中国的改革图景波澜壮阔,而深圳,既是这幅图景的开篇,又是这幅图景的亮色。短短30年,凭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干劲,这个昔日偏僻的渔村,GDP增长979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121倍、出口总额增长6339倍、人均GDP达到1.36万美元、城市实力跻身全国四强之列……深圳速度、特区精神,有如标杆引领全国汇聚而成改革洪流,冲决旧的藩篱,开创新的天地。

  当然,作为中国改革排头兵,深圳首先面临增量改革难以为继,因而必须借助存量改革再续动力的新课题,这主要因为,增量改革其实就是不断驱动初级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并投入生产的变化过程。对于深圳而言,因发展水平所致,一方面,由于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其在起步阶段拥有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退化为竞争劣势;另一方面,由其溢出效应带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中的欠发达地区逐渐加入竞争者的行列。2002年时,网络上一则《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深圳破茧化蝶阵痛的反映。

  深圳蝶变能否成功,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能否成功,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育、聚集、利用资本、技术、创意等高级要素,逐步取代曾经大量闲置、而后密集开发、如今渐趋衰竭的初级要素。面对这个任务,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重拾改革意识,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再次杀出一条血路。

  特区就是要“特”,对于中国这一转轨国家而言,假如身为试验田的特区都瞻前顾后、甘随大流,那又谈何继续改革、深化改革?这种由点及面、由浅及深的战略步序,按照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论述就是,“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

  三十年沧海桑田,以深圳为发端,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全国一体的、以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接下来,比之全国其他地区,特区之“特”除了体现在更好更快地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应体现在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两条腿走路,为中国全面、持久改革探明情况、积累经验、鼓舞信心、凝聚共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深圳走过的30年历程,既是深圳,也是中国敢想敢闯、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我们期盼,这段艰苦又光辉的历程,在深圳,在中国,不断延续,永远延续。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