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民航局整肃 全国飞行员经历造假多达200多人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苏米
2010年09月06日06:31
[提要] 伊春空难发生后,飞行员能力和资质问题被重新摆上桌面,民航局于2008至2009年曾在内部对飞行人员资质进行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多达200多人;目前,一场对全行业的安全检查已经展开,民航局表示将适当地控制民航业发展速度,有分析称民航局近期将严格检查飞机使用率,可能会控制新增飞机引进速度…[网友有话说][专题:伊春空难折射支线航空弊病]

    同题报道:安全管理难以到位 真正合格的飞行员非常少

  据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检查结果,全国飞行员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其中深圳航空有103人

  一场对全民航的安全检查及后续的政策监管,可能让旺盛需求刺激下的民航业的高速扩张有所放缓。

  “如何通过这次伊春的空难,痛定思痛,适当地控制发展速度,要以质量求平稳的发展。”“8·24空难”发生后,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最近一次全民航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如此表示。

  这次紧急的电视电话会议,涉及内容主要是全行业的安全大检查。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展开,民航局要求各地区管理局在9月15日前形成完整详细的检查报告。

  民航局整肃航空公司

  高速扩张或放缓 严查飞行员资质

  根据民航局对此次空难的初步分析,飞行员的能力和资质问题被重新提上日程。

  在这次会议上,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而在这200多人当中,深圳航空就有103人,这些人要么是假造经历,要么是虚填经历。

  对此,一位民营航空公司的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当年查出的那些“经历造假”,有些来自跳槽多而不断篡改相关简历的,有些则来自军转民的飞行员,在被查处后,很多都被停飞进行重新考核和评估。

  然而,这并不能保证资质造假现象已经杜绝。在此次的民航检查中,民航局就要求重新进行资质检查,而且不但要求重点检查飞行人员,尤其是机长包括教员,还要检查机务、空管、运行签派等技术人员的资质。对达不到标准的,要进行补课或者降低技术等级和岗位等级等处理,确实不能满足要求的要调离关键岗位。

  此外,民航局还要求对一些航空公司的人机比、飞行、机务、签派、维修质量、驻外的管理、规章的执行等,以及执飞复杂航线的能力、执飞中小机场的能力,都要作出科学的评估。并要求要适当地控制航空公司的运力安排,对生产的组织和资源的使用要留有余地。

  控制非基地航线

  事实上,9月1日被暂停运营的华夏航空,就是在这场民航安全大检查中被处以重罚的航空公司。该公司飞机由于在8月28日着陆过程中发生的一次机翼翼尖擦地被要求停航整顿。

  该公司副总陈怀宇告诉记者,在公司暂停运营后,局方要求公司进行自查并将问题和整改措施进行汇报,内容涉及非常细的环节,比如网络不通畅可能造成的信息传递问题、相关记录填写不规范造成数据核查困难等。

  据记者了解,民航局已经同意华夏航空从今天(6日)开始逐步恢复部分暂停的航线运营,但一些相对航程较长的航线,比如贵阳到石家庄、沈阳等还未获准恢复,这些航线大约占据了华夏航空原所有飞行航线的一半。

  “较长航线没有获准恢复,可能是基于飞机离开基地时间过长,机务、飞行等无法更好地控制这一因素。”华夏航空一位高层对记者指出,他预计,对于其他航空公司运营非基地的航线或者是非基地的过夜航班,民航局也会陆续严格检查甚至是控制。

  李家祥还强调,航空公司规模扩张太快,各个分公司、运行基地的管理链条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些都要作出评估,不行就要加强,该转换管理模式就转换。

  “民航局的讲话预示着要在总量和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控制,近期会严格检查飞机的使用率,长远看很可能会进一步控制新增飞机的引进速度。”上述民营航空公司的高层对记者指出,不过,他也坦陈,控制发展速度的同时,需求增长的速度不会同步下来,这可能会促使航空公司更加“高效”地利用现有的飞机,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做好安全标准的监管,以及安全隐患的预防和评估。(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民航“快飞”背后多重隐忧待解

  现状 ●近年来,国内民航业都在以每年12%至14%的速度增长

       ●三大航的上半年盈利相当于全球航空业全年预盈利的一半

  问题 ●运行战线过长,人员异地执勤过多,安全管理难以到位

       ●一次飞行安全大检查中,查出了200多个飞行员的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

       ●有些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子公司在安全管理的规章和标准上不尽一致

  民航业乱象之民营航空困局

  制度束缚:虽然民营资本可以进入民航业,但有关制度上的束缚还需要突破,一是航线资源,一些黄金航线的黄金时刻被国有大型航空公司“霸占”,民营航空很难涉足;二是资金支援,目前的金融机构对民营航空的扶持力度很小。“根据内部规定,不能贷款给民营航空。”一银行界人士透露。[详细]

  身份尴尬:鲲鹏航空更名为“河南航空”一事,并没有受到李泽源被调查的影响,只是,“河南航空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尴尬:所有人员从董事长、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其实都是深航本部调派的,和深航本部的一个部门无异,只不过对外的名义上,又是一个合股的公司。类似这样的,还有所谓的昆明航空。”前述深航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说。[详细]

  民航业乱象之大跃进

  扩张情结:“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融入国际社会,为了展示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的形象,拉动周边经济效应,所以地方上都有建机场的情结。”“地方政府对于民航的安全意识普及还不够,他们并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设备与级别,甚至在某些机场出现大量‘关系户’就业情况,不到30万人客流搞了260个员工,其实有些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必须有一定资质,否则鱼龙混杂,存在安全隐患。”[详细]

  支线航空窘境:国内支线航空公司运营基本是在烧钱,平均每家公司每年至少要亏损上千万。受机型限制,支线飞机大多飞机小、座位少,加上起落频繁,因此单位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仅从单一的支线业务来看,要实现单独盈利很难。以河南航空(又被恢复为“鲲鹏航空”)为例,今年1—7月亏损1000多万元。[详细]

  民航业乱象之腐败:

  航线时刻审批成寻租盛宴:当时,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火爆一时。一家民航内部刊物的负责人称,经常有影视明星飞到那边做节目,带动赞助商、策划和粉丝团跟着飞,北京至长沙航线的包机一度非常抢手。他当时出差从长沙飞回北京,出全价也买不到一张机票,后来得知这条航线“已经包出去了”。

  “那个时候,分公司有权力给第三方公司提供包机。”前述接近南航的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之前,南航总公司只负责宏观管理,好的航线和黄金时刻,如果分公司有办法搞定,总公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详细]

  近期民航事故:8月24日 伊春42人遇空难绝非偶然 圈地热致机场安全堪忧

                 8月28日 华夏航空因机翼擦地事故停运 支线航空又遭打击
 
                 8月30日 上航飞往香港45分钟后返航 传因机舱内起火冒烟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