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重组并购

深发展:并购风雨后未见彩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9月07日07:34

  深发展:并购风雨后未见彩虹?

  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之后,马明哲的大金融目标更进一步。然而像一切并购案一样,深发展都将在短期和长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平深恋”整合方案已于9月1日揭盅——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平安集团顺利获

得了深发展的绝对控股权,持股比例为52.38%。

  尽管平安集团顺利解决了两家银行子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但“平深恋”远未到“开花结果”时。深发展作为被收购方,短期、长期都面临着不同问题。

  经营指标短期偏负面

  根据平安集团的公告,拟以所持平安银行约78.25亿股股份以及认购对价现金,以每股价格17.75元认购该行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

  “将对深发展现有股东盈利有明显摊薄效应。”西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齐鲁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程矫翼测算,此次增发后深发展的股本将扩大47%。并表后,深发展的每股收益由0.87元/股下降至0.77元/股,摊薄约11%—12%;每股净资产由8.73元上升至8.93元,增厚幅度为2.3%左右。

  付立春表示,一般的定向增发对股东盈利的摊薄影响大概在半年左右,而此次平安收购深发展的股本扩大较多,深发展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扭转股东盈利摊薄的情况。

  另据华泰联合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吴松凯分析,换股完成后,深发展的PB(平均市净率)估值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的PB为1.82倍;PE(市盈率)为11.52倍。收购后,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能提升至7.75%,明后年存在融资需求。

  长期经营被看好

  尽管深发展短期财务指标呈负面表现,但从长期来看,这件金融界内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多被看好。

  “平安和深发展业务上的交叉收入长期来看是双赢的,可以为双方节省经营成本。”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坦陈,平安银行因网点限制,不能全部运用上平安集团的资源。而拥有深发展这一全国性银行平台后,协同效应将充分彰显。截至6月30日,深发展在20个城市设有分行,共303个营业网点。吸收平安银行后,深发展将立即增加5个分行,网点增加70多个。深发展方面亦表示,将依托中国平安的强大资源优势,包括平安超过5600万名个人客户和超过200万名公司客户,提升交叉销售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客户基础和服务范围,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长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志华认为,整合后网点增加且部分网点存在区域互补;后台及技术服务平台整合有利于降低整体费用成本;有助于改善深发展的零售业务,尤其是信用卡业务水平;强化与平安集团的联系,有助于更好实现交叉销售的推广,发挥大金融平台的协同作用。

  不确定性因素仍存

  自2009年6月公布并购方案之后,这场轰轰烈烈的“平深恋”一路走来颇为顺畅。尽管如此,可借鉴的多起并购案例显示,真正的困难在并购之后的磨合期。而在中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马明哲能否实现他的“大金融”梦想,未来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短期来看,陈志华认为,平安集团现金对价部分主要是用来收购平安银行剩余股权,如果后市银行整体估值上移,则深发展面临贴钱收购平安银行剩余股权的风险。

  此外,平安银行有不到10%的股份掌握在部分小股东的手上,而近期关于小股东不满对价方案的声音不绝于耳,使得深发展面临与小股东谈判的不确定性,增加整合时间和财务成本风险。

  长期来看,吴松凯认为,新的管理团队的能力还需要得到市场验证,他们将面临两行合并带来的摩擦、保险文化和银行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挑战。

  但付立春认为,真正的风险来自监管方面。

  “深发展和平安都是上市公司,而深发展又是平安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这是违反交易所相关规定的,需要监管部门的特殊照顾。如果后期整合效果不好,监管层的压力可能更大。”付立春说。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