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类似于40年前日本经济以及20年前韩国经济的拐点。如果历史具有借鉴意义,那么在这一拐点之后,整体GDP增长通常会减速,而通货膨胀则会加速;经济结构通常会发生重大转变,三个重要的经济比率即消费占GDP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以及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会迅速上升。我们预期2020年前中国GDP的可持续增长速度可能会维持在8.0%左右。
目前的一个共识是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过去十年。其中,潜在增长速度是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函数,未来十年这三个要素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
其实,世界经济史也表明,一个经济体在达到一定的增长速度之后通常会开始减速。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时,随后十年的GDP增长通常会大幅减速;且在拐点出现之后的十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此前十年2.8个百分点。
根据麦迪森的数据,我们预计中国的人均GDP在2008年左右就已达到了7000美元;而如果历史规律和万有引力对中国起作用,则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在所难免。
既然经济增长减速已无争议,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它将如何发生。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日本和韩国提供了特别有用的参考。据麦迪森教授的数据,日本和韩国的人均GDP分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达到了7000美元。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类似于40年前(1969年左右)日本经济以及20年前(1988年左右)韩国经济的拐点。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这一拐点之后,日本和韩国的整体GDP增长均有所减缓,而通货膨胀则出现了加速。
具体而言,在经济增长方面,1960-1969年日本的GDP增长和1979-1988年韩国的GDP增长在十年间平均达到了10.4%和10.0%,随后在1970-1979年和1989-1998年间分别下降至5.2%和6.3%。在通胀方面,在1960-1969年这十年间日本CPI的平均增长幅度为5.4%;而在1982-1988年这8年间韩国CPI的平均增长为4.0%。而它们的平均CPI增长在1969-1974年和1989-1993年的十年间则分别达到12.4%和6.2%。
应当指出,日韩在拐点之后的十年经济增速急剧下滑,还源于两个偶然事件:其一是19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其二是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而若没有这些冲击,经济增长的减速和通货膨胀的加速不会那么剧烈。与GDP及CPI的总体增长相对应的是,日本和韩国的经济结构在拐点前后均出现了深层次的转型,特别是三大重要经济指标消费占GDP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以及劳动力收入占GDP比重均有快速上升。
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成就并非独一无二,而是日本开创并由其他东亚国家延续的“亚洲经济奇迹”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类似于40年前的日本和20年前的韩国,因此,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趋势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大幅减速在所难免,持续通胀幅度将更高;消费增长将快于整体经济增长;服务业增长将快于整体经济增长;假以时日,劳动力的话语权以及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会增加;以及贸易平衡趋势不明。
事实上,我们不排除中国完全沿袭日本和韩国的老路的可能性。但是,我们相信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巨大地区差异的大陆经济体,其经济发展与其他东亚国家相比更符合渐进的特征。考虑到中国巨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及地区差异,中国的赶超将类似其他东亚经济体的“雁行模式”,其头雁是几个经济特区,第二梯队包括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紧随其后的是其他东部省份,然后是中西部省份。
根据这一模式,我们相信如果中国经济像日韩一样出现减速,其减速幅度不会像这两个国家这么大,即中国从高增长转变为中速增长将会比日韩持续更长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2020年前经济情况的一个基本设想:即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有可能维持平均8%的年增长率,比此前十年的平均增幅下降略超2个百分点。我们预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降幅将会小于日本和韩国。另外,未来十年平均CPI增长将达到3.5%,远高于此前十年1.9%的均值。按照这一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的名义GDP将在目前的水平上再翻三番,达到103万亿元。假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年上升3%,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名义GDP将在目前的水平上翻四番,达到20万亿美元。
同时,我们预计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但其幅度将会小于日本和韩国的转型。消费占GDP比重将会上升,投资占GDP的比重将会下降。具体而言,我们预期到下个十年末,消费占GDP比重将上升5个百分点,而投资占GDP比重将下降5个百分点。平均而言,这将需要消费增长快于GDP整体增长约0.5个百分点,而投资增长则慢于GDP整体增长0.5个百分点。我们预期贸易顺差将大致稳定在GDP的3%左右。
此外,劳动力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会上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会下降。我们预期未来十年的另外一个重大变化是劳动力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会有所上升。2020年工业占GDP比重将下降5个百分点,而服务业的比重将相应上升。不过,工业的比重仍将维持在35%的较高水平。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王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