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石油

中石油海外淘气成功 收购价值如何仍待考验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0月13日10:04
  携手壳牌,中石油终于如愿得以将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归入麾下。

  2010年8月23日,中国石油旗下子公司中石油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国际),与皇家荷兰壳牌子公司澳大利亚壳牌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35亿澳元,共同完成对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商Arrow能 源公司(下称Arrow能源)的收购。从今年3月开始,经过半年努力中石油终于如愿以偿。

  但是,对于此项收购具体有何价值也存在分歧,有分析师指出:中石油并不具有煤层气开采的成熟经验,而联手澳大利亚壳牌也因中澳地质不同,很难把壳牌技术应用于中国。中石油布局海外煤层气开发究竟意欲何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中石油当了取款机?

  根据协议规定,合资公司将拥有Arrow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煤层气资产和国内电力业务、澳壳牌在昆士兰州的煤层气资产,以及澳壳牌在格拉德斯通市(Gladstone)柯蒂斯岛(Curtis)的拟建液化天然气生产项目。

  这似乎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澳昆州州长白莉表示,此次交易不仅带来了壳牌在液化天然气上的先进知识技术以及中国能源市场。在交易完成后,CSCSG(Australia) Pty Ltd,将会加快落成Curtis岛的液化天然气场,每年能加工高达16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可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壳牌对于此次收购行为也甚是满意,此次交易融合了壳牌在L N G (液化天然气)上的专业技术和中石油在中国能源市场的渠道,加上Arrow能源提供的煤层气资源和专业技能,将大大巩固澳大利亚在能源和资源供应上全球的领先地位。

  而中石油也不吃亏,与壳牌合作,除了规避因是国资背景而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收购难题外,壳牌还有着成熟的煤层气开采专业技术,“与国外相比,中石油的煤层气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平安证券研究员杜志强说,“不仅是在国外,即便在国内,煤层气开采也因缺乏技术,而采取与国外的企业合作进行。”他介绍,煤层气开采技术在美国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技术已经成熟,在美国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正是美国煤层气开采技术成熟,减少了美国对天然气的进口需求,拉低了目前国际天然气价格”。

  不过,杜志强表示,虽然Arrow能源的煤层气质量,以及公司的业绩都还是不错的,但是35亿澳元的收购价格偏高。对此,CCVI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认为,收购价格高低判定很复杂,不仅要看收购除资产之外,是否还包括技术团队,还需看收购业务的未来定价。

  “中石油并不具备煤层气的成熟经验,而电力也不是中石油擅长的领域。在一个自己不熟悉也不占优势的领域投资,本身就不具备风险意识。”崔新生认为,此次交易应该是澳壳牌的一次融资行为,而中石油却白当了一回提款机。

  对于壳牌煤层气技术借鉴,崔新生说,“地理结构和地质条件都不一样,技术的可借鉴意义还有待实证。” (来源:新网)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