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海召开了“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高级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定是个渐进的过程,而汇率机制灵活性的增加,则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汇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今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易纲表示,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增大。今后会继续朝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改革方向推进,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他特别强调,这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从目前的市场和汇率规律上看,完全可以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准稳定。
易纲同时指出,从目前贸易顺差在逐步收敛和市场上外汇供求的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来渐进式进行改革”这一结论。此外,人民币汇改和机制灵活性的增加,也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抑制通货膨胀。
国际合作对防范性风险至关重要
“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是这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办、中国人民银行承办的高级研讨会主题。对于宏观审慎的概念,易纲也在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了解释。他指出,“宏观审慎”实际上主要研究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并且保持金融稳定。比如顺周期问题、大量资本流入等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由于系统性风险通常跨境,所以国际合作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非常重要。”
据了解,研讨会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制度安排,讨论了可用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和顺周期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组成,并从国别经验角度反思了应对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并探讨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作用。
此次会议是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次危机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更多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并需要运用必要的宏观审慎政策和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据介绍,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经济体、国际金融机构和学术界近8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