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昨日表示,央行日前宣布加息25个基点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但称中国进入升息周期言之过早,建议未来央行货币政策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在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时候,我们在保增长、
调结构、控预期,这三个目标的协调当中,我认为管理通胀预期日益迫切。”吴晓灵在昨日举行的“2010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会议上演讲时表示。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CPI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6%,再次突破前期高点,创下2008年11月以来的新高。
吴晓灵表示,中国经济表现出回升向好并转向稳定增长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加,中国经济应该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货币政策应回归稳健。而19日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向市场释放了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
在吴晓灵看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表现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调整幅度相适应。也就是说,制定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国家允许的通货膨胀再给一定的百分点。”
但是,吴晓灵并不认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意味着中国进入升息通道。
她表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挑战在于,当外部环境尚有不确定性时,让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统一思想有一定的难度,美、欧、日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挤压了中国价格工具的使用空间。
“中国央行使用价格工具的空间较小,主要还是(使用)数量型工具。”吴晓灵说,如果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会造成中外利差,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经济成长的良好性,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资。
因此,对于2011年货币金融政策工具,吴晓灵建议称,应交替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抑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并放开企业债券利率,让市场利率发挥作用,“只要把信贷管住了,市场利率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摄影记者/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