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通胀来袭 加息效果难测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乙同
2010年10月23日12:26

  涨价无处不在!10月21日,期货分析师毛建平对这一认识再次加深。

  当天中午,毛建平买了一个熟玉米,花掉了4块钱。而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东西应该是一块五或者两块钱。

  在毛建平研究的领域,2009年至今天然橡胶的价格累计上涨了300%,很多下游企业难以承受,

纷纷涨价,有些企业利润甚至下滑了90%以上。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天胶的持续大幅上涨,是充足流动性炒作的结果,远远超出供需层面的价格波动。而4块钱的玉米让他更为深刻地感觉到,充足流动性之下,物价上涨已经远远超越了金融领域。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姜你军”,再到现在的食用油、白糖、棉花,就连随处可见的玉米,从大宗商品到小杂粮,从作料到药材,吃穿住用行,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轮番涨价。

  于是,管理层终于坐不住了,10月19日央行意料之外祭出加息利器,同时国家储备在大宗商品市场拍卖食用油、白糖和储备棉。消息一出,市场人士几乎众口一词:物价上涨已经达到管理层忍耐的限度,加息直指通胀。

  不过,在国际社会上演货币战争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的加息利器能否刺破通胀泡沫,接受采访的诸多人士并不乐观。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就指出,小幅加息在遏制物价上涨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更是公开发出警示:国内信贷持续扩张动力仍然较强,跨境资本流动蕴含潜在风险,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将会显著上升。

  物价全面向上

  很少买菜做饭,对物价不是很敏感的徐小姐最近也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影响。天气转冷之后,她准备买件大衣,一圈商场转下来,她发现一千块钱以下的大衣几乎没有,稍微能够看上的都要2000元以上。

  不仅仅是买方,卖衣服的也感觉到了涨价的压力。一位经营高端品牌的代理商王艳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原材料和人工价格上涨,她经营的品牌今年定价涨了20%以上,但是利润依然达不到往年水平。她坦言从来没见过如此猛烈的涨价。棉、毛、羽绒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一天一个价,代工厂5天就给公司涨一次价,还不能保证按时供货。

  北京鲁瑞祥服饰公司的姜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虽然每年都会有5%左右的涨价,但是今年由于棉花等原材料上涨,成衣的价格预计要上涨10%-20%。

  福建一家小型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则表示,面对无法控制的高成本,他们已经没什么利润,如果挺不过这个阶段,只能停产。

  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到更多行业。

  白糖价格的上涨,已经波及到终端市场。本报记者在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采访发现,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糖果都有5%以上的价格上涨。

  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销量,一家糖果批发企业方姓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中秋国庆原本是企业传统的销售旺季,但今年一些终端企业的销量锐减了三分之二。

  物价上涨,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上经销商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远离市场的人士也开始关注物价普遍上涨的机会。

  10月21日,在本报记者参加的一个医药行业会议上,与会者不约而同地谈到药材价格的上涨,“金银花去年60块钱一斤,现在每斤涨到了300元……”不仅仅是金银花,有报道显示七成中药都在涨价。

  都是钞票惹的祸

  单独的一个商品价格上涨,无论是早期的大蒜还是绿豆、玉米、棉花,最初业内人士总能列出几条上涨的理由,比如天气原因造成减产、前期收益不好种植面积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等。但是,随着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开始涨价,公众开始感觉不对劲了,物价上涨的真相也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在每一种商品的涨价背后,总能发现炒作资金介入的迹象。

  以最早的大蒜为例,这个行业甚至产生了专业的大蒜经纪人,不少资金开始流入这个产业,在当地买下大量大蒜,存在当地,像炒股一样逢低吸纳,高价卖出。有些资金甚至只是凭借一纸合约,反复倒手,从中牟利。

  在后来的“姜你军”、“豆你玩”过程中,这种戏法不断上演。随后,中药、红酒、黄玉、作料等等,轮番上涨,资金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眼下正值新疆棉花收获季节,一位期货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不少资金已经涌向新疆收购棉花。

  资金流入炒作,成为几乎公认的物价上涨源头,经济学家许小年一针见血地指出,农产品炒作都是钞票惹的祸。用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的话说就是,哪里有缺口哪里就有资金。

  无处不在的资金,四处寻找炒作的题材,一旦某一样产品出现可以炒作的供求缺口,资金迅速跟进,大量买入,制造概念进行炒作。

  毛建平以他熟悉的橡胶为例,分析称所谓供求缺口只是涨价的理由,这一轮大部分物价的上涨,实质上是以通胀为基础,以基本面和资金为两翼的炒作。在他看来,天然橡胶的涨价基本上有70%的炒作因素,如果仅仅根据基本面的供求变化,无论如何不会创下300%的上涨幅度。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气等减产因素只是次要的,物价上涨更多的是货币现象。

  抗通胀效果难测

  物价上涨之下,管理层调控通胀的信号频出。

  10月19日,央行时隔3年之后首次加息;21日,国家向市场抛售30万吨临时存储食用油,这是今年以来国家首次在市场上大规模抛售储备油;22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向市场投放21万吨储备糖。此前的10月15日,国家还抛售了40016吨储备棉花。

  多重信号之下,中央调控直指通胀的用意不言而喻。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就表示,此次加息意在抑制通胀,收缩流动性。

  周天勇对本报记者指出,货币过度投放、热钱涌入以及国际商品价格的传导造成的物价上涨,已经到了管理层忍耐的限度,如果不采取加息的措施,CPI控制在3%以内的任务可能无法完成。“加息就是针对通胀去的。”他表示。

  不过,对于抛储和加息能否解决物价上涨难题,大多数人士并不乐观。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9%,与年初定下的3%的目标仅一步之遥。同时在经历了7月和8月的迭创新高之后,9月份CPI再创新高,达到3.6%。市场上判断CPI见顶的时点一再推迟,甚至有机构预计10月份CPI指数会再创新高,甚至达到4%的高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后期物价走势很难乐观。

  盛来运指出,这段时间美元贬值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有可能传导到下游产业。

  周天勇的判断则更为直接,加息可以作为调控物价的信号,但是在美元贬值之下,可能加剧热钱流入,收缩流动性的政策有可能造成流动性增加,流动性压力加上国际市场上对大宗商品的炒作,物价上涨趋势很难被抑制。

  夏斌在参加世纪管理名家讲堂演讲时开出药方,中国应该考虑允许存款利率自由浮动,以抵消通货膨胀上升的影响。他认为,小幅加息在遏制物价上涨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还会加大国内外利差,造成热钱流入,增加流动性。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