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预测准确而名噪一时的“股神”汪建中,昨天在市二中院受审。汪建中被控采用先买入再推荐的“抢帽子”交易方式,非法获利1.25亿元,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面对指控,汪建中只认违法不认罪;而律师强调,由于处于大牛市,汪的推荐与股价上涨无直接联
系,不存在操纵证券市场。 汪建中一直心存侥幸。因为,在此之前,国内根本没有类似的案例,也没有因为违规操作而被起诉。从“股神”变“黑嘴”,他一直在走钢丝。
“红色星期一”造就“股神”
42岁的汪建中198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998年至2001年,汪建中服务于中国中投策投资顾问公司。2001年8月,他创办了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持股80%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随后,首放公司获得证券咨询资质,开始发布“掘金报告”,由于推荐的股票总是能位于沪深两市的涨幅榜前列,他的股评分析也逐渐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特别是2003年熊市期间他于周五发表的股评信息屡次在周一验证,创造了“红色星期一”的奇迹,他成为不少散户心中的“股神”,频频在央视《中国证券》栏目出任嘉宾,并通过公司名义在新浪网、搜狐网、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推荐股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开始吸纳会员进行有偿服务。
4麻袋现金吓坏家人
随着政策变化,招收会员的业务被叫停。首放公司只能对外发布分析报告,向社会销售咨询产品,经营遇到困难。这时汪建中开始有了一些想法。
从2006年7月开始,他开始采用“抢帽子”的交易方式:在第一个交易日大量购入股票,然后通过公司的影响力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股评意见推荐该股票,等到第二个交易日开盘后股价上涨时,再全部卖出。通过这种违法手段,他先后对38支股票进行了55次交易,获得了1.25亿的甜头。
汪建中不是没有害怕过。作为一个从1993年就跨入股市的老股民,他深知自己的做法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于是,他频频开设新账户,将手里的资金倒来倒去,先后使用自己及亲属的名字开立9个证券账户,甚至,连保姆丈夫的身份证都被他“借”用了。同时他在各银行之间不停地开设资金账户,用于资金买卖的转移。据汪的二哥供述,2008年在合肥,兄弟几人一次性就取现1000万现金,取钱的箱子装了4个麻袋。“我们都吓得要死,要是有人抢,还不得弄死我们?”
查“老鼠仓”意外揪出“黑嘴”
汪建中没有料到,他早就被证监会盯上了。证监会有一套警示系统,专门监测大额资金的快进快出。原本是为了防止“老鼠仓”和基金对敲等非法交易的系统,发现了汪建中的账户内大额资金的异常流动,并且,他交易的股票和首放公司发布的“掘金报告”中的推荐股票惊人的一致。从2008年年初,证监会对汪建中开始调查。
嗅到危险的汪建中开始为自己留后路,2008年3月,他回到安徽老家,先后让三个哥哥到银行,分多次将近亿元的资金从股市账号中取出,然后转存到自己的秘密账户内。为了掩饰,他开始积极主动地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并承诺如果查出问题就退还违法所得,希望能够逃脱罪责。
由于涉及金额巨大,2008年11月,汪建中在老家被“请”回了北京。同年12月16日,他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2009年12月1日,他被移送市二分检审查起诉。
记者手记 江湖还有多少汪建中
目前,电视台、报纸、网络,各种股评人士的分析推荐铺天盖地,这其中又有多少汪建中呢?
据办案人员介绍,汪建中的落网得益于证监会的警示系统,该系统专门监测大额资金的快进快出。但他们也坦言,由于每天的信息量十分庞杂,犯罪隐蔽性强,办案难度大。在众多的股评人士中,发现第二个汪建中很难,但不能说没有。
其实,这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股评人推荐时是否已经大量持有推荐股票,有则说明其存在私心,存在犯罪的可能性。在香港的股评节目中,股评人推荐完股票后一般会说明自己是否持有该股,这样方便股民判断,这种做法也许值得借鉴。 (记者刘可)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