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转型中的蓝筹变迁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11月01日00:40
  GDP结构代表的是消费部门的势力占比,而证券市场市值占比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生产部门的势力结构,每一次五年规划,都会带来消费和生产格局的变化。

  十五规划之初的2001年,按照总市值占比和申万行业分类计算,证券市场中市值最大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化工、机械 设备和公用事业,伴随着石化行业的崛起和上市,至2006年,石化股总市值占比达到两成左右,成为市场走向的风向标,大盘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视化工股而动。

  伴随着金融业巨头纷纷进入证券市场,A股的势力格局彻底被颠覆,十一五至今,金融服务行业的总市值占比提高了近23-30%左右,中国银行上市时,股价跳空高开,上证综指随之跳空74点开盘,至收盘时中行贡献了56个点,可见金融股对于市场估值重心的巨大影响力。而化工股的占比已经落后于采掘行业屈居第三。

  化工和金融分别成为最近两个五年规划期间的领头羊,放眼未来,谁将成为引领中国市场未来走向的大蓝筹?是装备制造,新兴蓝筹,医药还是其他?

  海外成熟市场,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根据券商统计,2009年GDP总量最大的五个国家:美、日、中、德、法的主板市值来看,非核心消费品、电信服务和原材料三个行业,其余四个国家的市值占比均超过中国,此外,有三个国家市值占比超过中国的行业包括必须消费品、保健品、信息技术和公用事业。

  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之一是“转型”,需求层面上更多依靠内部需求,生产层面上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对于中国未来的市值结构会有重大作用,大盘蓝筹行情或许会有更多的期许。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