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两成多职工5年未涨工资 中等收入群体急需减税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0年11月01日06:59
  工资

  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 工资。不仅 工资增幅慢,不同行业、群体的收入差距更令人担心。

  税收

   随着收入水平水涨船高,多数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月收入普遍适用较高的税率,缴纳税额大幅增加,偏重的个税负担加重了生活压力。

  社保

  在一些地区,保障标准偏低、负担偏重,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不能实现均等化服务,成为当前 社保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乡

  “十一五”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 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很难,最需要加快。

  案例1

  “ 工资不涨,哪有勇气逛商场?”

  陈静越来越不愿意逛商场了。6年前,陈静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在某文化事业单位工作,当时,每月 工资虽然只有3000多元。然而,6年下来,陈静虽已是一名部门主管, 工资却刚过4000元:“这个 工资,对我这样的外地人来说,在北京生活压力很大。走进大商场,动辄两三千元一件的衣服,哪里还有勇气逛下去。”

  上半年,全国总工会曾进行过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 工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数据表明,政府、企业、居民是国民收入三大分配主体,目前,这三大主体所占比例是33∶30∶37。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成为我国现有分配格局的最大特点。

  不仅 工资增幅慢,不同行业、群体的收入差距更加令人担心。有统计显示,占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的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 工资和 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 工资总额的约55%;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入是其他行业的10倍。增加 工资、缩小差距成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共识。今年以来,各地纷纷调整最低 工资标准,大部分省市上升幅度都达到10%左右,有的甚至调高了25%。专家认为,涨 工资是一项系统工程,依赖于对分配机制的综合治理。

  案例2

  “快给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吧!”

  37岁的张健是南方一所大学的副教授,每月基本 工资、奖金、各项补贴等加起来累计有8000多元,可是,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近千元,这让他十分心疼。最让张健不明白的是:他有一个大学同学办了家广告公司,可每月个人所得税不足百元。原来,这位同学将他的 工资定为3000多元,虽然 工资低,但由于公司是自己开的,很多生活开销都算在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中,日子远比张健殷实得多。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分类,分别征收、各个清缴。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同时,个税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是否过重、家庭支出是否过大,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张健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的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 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占 税收总额只有30%左右。张健认为,前些年,多数人月薪不过两三千元,普通人的个税负担不重;如今,随着收入水平水涨船高,多数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月收入已在六七千元以上,普遍适用较高的税率,缴纳税额大幅增加,偏重的个税负担加重了生活压力。“尽快给社会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增收吧!”张健说。

  案例3

  “从不对报销医疗费抱希望”

  67岁的退休职工王学杰住在东北乡下,尽管心脏不好,但他从不轻易去医院做检查:“看病至少要去县城,不仅太麻烦,花费也很大。5年前我曾因肺炎在市里住过院,可是2000多元医疗费至今没报。”他说,当地财政状况不好,因为积攒的医疗费很多,县里根本无力解决,他从不抱什么希望。

  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群体不算少数。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面在不断扩大,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游离在制度之外。在一些地区,保障标准偏低、负担偏重,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因对象不同,不能实现均等化服务,成为当前 社保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村, 社保短板更明显。如西部某县,全县卫生人员有1069名,按照该省2001年的人才配置标准,全县至少要配置卫生人员2200名,缺口达上千名。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专家表示,“普涨”不仅意味着 工资要涨,基本公共服务更要涨,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涉及义务教育、医疗、住房、 社保、基础设施等方面。据发达国家经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可使基尼系数压低10个百分点。为解决当前低收入群体的 社保难题,专家建议:一是完善基层社会保障机构,二是普及社会救助服务平台。

  案例4

  “养猪挣钱到底有没有指望?”

  肉价涨了!入秋,生猪价格稳步回升,52岁的山东养猪大户李保军很高兴,忙着扩建猪圈,准备抓住年前的消费高峰,把去年的损失补回来。李保军养猪多年,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年肉价不稳,风险很大,“靠养猪挣钱到底有没有指望?”

  “十一五”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上4000元、5000元台阶,2009年达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 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很难,最需要加快。老李认为,增加农民收入,还得靠稳定的好政策。“前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肉价上涨,国家给养猪户发了母猪补贴,鼓励农户养猪,这使我们很受鼓舞。”但总的来说,由于农产品价格总体偏低,各项补贴的增加还不能抵消成本上涨造成的影响,给农民增收带来很大挑战。

  作为家里的独子,老李的儿子小李不愿意回乡务农,老李也不指望儿子回家和自己一起养猪。可由于没上大学,小李只是一名简单的操作工。小李想学管理、学技术,厂里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吗?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此外,还要通过 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建设,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只有这样,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才能得到缓解和遏制。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