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11月4日在北京重申,中国应逐步回归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则建议通过控制资本流入的方法应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政策(QE2)。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
张健华称,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主要基于五方面考虑:一是我国经济增长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且仍有进一步上涨可能;三是我国失业率水平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四是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我国贸易顺差增速由负转正,贸易平衡状况持续改善,此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不断回落,资产拨备覆盖率大幅上升。
央行此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历史上,我国货币政策共有稳健、适度从紧、从紧和适度宽松四种提法。2008年底,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但这种“适度宽松”被市场认为是极度宽松。
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李稻葵指出,由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基本稳定住,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审慎的政策。他认为,如果通过调整M2能够使其基本和名义GDP持平的话,金融风险在增量方面就有所下降了。
李稻葵表示,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广义货币存量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调整货币政策降低货币存量是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资本管制对抗量化宽松
但央行回归正常的货币政策却多少有点生不逢时,就在11月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准备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量化宽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强大的资本流动和非美货币升值压力,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泰国,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防范“热钱”流入,比如巴西就采取了对“热钱”征税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连以往一直支持资本项目开放的IMF都建议部分成员国加强管制以降低宏观风险,避免信贷和资产泡沫,减少金融动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11月4日在北京表示,“当务之急不是降低本国银行杠杆率问题,而是想尽办法挡住跨境资本热钱流入,阻止这些热钱冲击经济。”
张健华则表示,美国量化宽松会引发外资流入,央行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适度增长。此外,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他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对此也将有所侧重。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建议,中国应在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同时放松资本流出的管制。具体的措施上,对国内企业和银行的外汇贷款尤其应该加强管制,包括收紧外债额度和提高外汇贷款的成本。在资本流出方面,直接对外投资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则可以进一步放松限制。
汪涛指出,资本管制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抵挡最易反复的短期资本流动,大大减少整体资本的流入量。这可以为其他政策,如升值、加息、控制流动性等的有效执行提供喘息的空间。与此同时,防止信贷过度扩张、推动结构改革、降低资产和房地产泡沫积累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