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誓破重围 “一对多”亮出止损铁律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江沂 方红群
2010年11月08日05:23

    一边是客户的责难,一边是越来越多“狼”的争食。从彼3000点到此3000点,第一批专户“一对多”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的基金公司渐渐地找到了些许管理专户“一对多”的感觉,一方面开始不约而同地对投资增加约束,制订严格的止损制度;另一

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更加着眼长期,并增加了固定收益类、保本类的品种。

   面临多重压力

   除了持有人的责难,更多的基金公司将来争抢“一对多”的蛋糕,也让目前的市场参与者感受到了重重压力。《试点办法》实施后,专户“一对多”成立规模从5000万降低到了3000万,而且只要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不管规模大小,基金公司都能够发行“一对多”产品。

  

   “第一批‘一对多’我们是抢着买的,客户经理要求我们每户认购额度达到200万。但大盘从3000点跌到2500点左右的时候,账户净值到了1块以下,当时我非常着急,把客户经理的电话都要打爆了。因为一开始我觉得基金专户跟银行理财产品差不多,把6%的目标收益率认为是承诺收益率,所以‘保本’的心理预期还是很强的。过了大半年却还是负收益,能不着急吗?”一位“一对多”持有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回到了面值以上的产品一打开,她赶紧就赎回了。

   一直以来,绝对收益产品在公募基金中寥寥无几,直到去年9月份,“一对多”产品第一次扛起了绝对收益的大旗,这一批产品大多设立了5%—6%的业绩比较基准,首批“一对多”也大多为股票仓位从0到100%的灵活配置品种。但一年下来,首批“一对多”的业绩却难遂人意。银行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9月份,招商银行代销的一只“一对多”净值始终低于1元面值,最低的时候大约折损了13%。而同期该专户所在的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的业绩平均损失也在13%左右,这只“一对多”并没有显示出规避风险的优势。

   除了持有人的责难,更多的基金公司将来争抢“一对多”的蛋糕,也让目前的市场参与者感受到了重重的压力。本月出台的《试点办法》实施后,“一对多”专户成立规模从5000万降低到了3000万,并取消了基金专户理财的具体指标门槛,允许所有经营规范、配备专门业务人员、制度健全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专户理财业务。这就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不管规模大小,基金公司都能够发行“一对多”产品。而从目前各个公司专户管理的规模看,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业绩较为领先的公司管理规模基本在10亿元左右,大基金公司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小规模基金公司要是业绩好,甚至是近半年业绩领先,在银行发产品也不难,或者是一些银行系基金,发产品更容易。而大公司一旦业绩做差了,客户就会要求把账户转走,银行在选择合作对象上更有话语权了。”深圳的一位基金渠道总监告诉记者。

   严格减仓制度

   一些灵活配置型的“一对多”开始制订严格的约束制度,要求开始建仓的专户在没有盈利的状况下,股票仓位不能超过60%。若净值出现损失,每损失1个百分点必须减仓,减仓幅度在2.5到4个百分点之间。甚至,有的公司规定,在净值跌破0.92元时,就必须进行强制减仓。

  

   在这一年的“一对多”投资中,客户对“不亏钱”的强烈要求给了基金经理很深的印象。“我们和客户打交道时发现,你替他赚5%的收益,他可能觉得很平常;但亏了5%,他的怨气就会很大。”南方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基金经理游海表示。为此,他们今年总结了经验教训,对灵活配置的专户也推出了一套严格的约束制度——“主要的思路是防止负收益。这个制度不是从个股控制风险,而主要从仓位着眼。”游海说。

   按照这套制度,开始建仓的专户在没有盈利的状况下,股票仓位不能超过60%。若净值出现损失,每损失1个百分点必须减仓,减仓幅度在2.5到4个百分点之间。“这样的设置,能让我们即使在6000点建仓,当股市跌到1600点的时候,损失能够控制在10%左右,这样给客户的痛苦最少。”但是,如果建仓之后有盈利,随着净值上升,基金经理投资仓位上限也相应提升。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止损制度更为严酷,在净值跌破0.92元时,就必须进行强制减仓。

   招商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监杨渺回顾这一年多,认为流动性在保证绝对收益投资时非常重要,“做专户投资,不仅仅要关注哪个公司好不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资金头寸的管理。”杨渺告诉记者,在被动的状态下,投资操作会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专户投资经理应尽量避免被动、净值亏损的情况,因此需要精于资金头寸管理的技巧。即便是较为看好的成长股,也“一定要在你有限的时间周期、专户产品周期、考核周期内选择确定性增长的品种。”

   之所以对投资流程进行调整,是因为一年多的实践中,不少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投资吃了“大苦头”。据悉,某家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习惯于将集中投资5到6只股票,而且经常三天换一次仓。但半年下来,业绩却一直居于同业之后。同时,也有的专户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很小,却持有30只左右的个股,操作手法还是管理公募那一套。

   “为了防止重仓某只个股导致组合收益崩溃,我们制定了一些限制制度,一般来说单只股票最大仓位不能超过15%”,深圳一位专户总监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个股投资上限提高到20%,但在实际运作上,基金公司对于大幅重仓某一只股票并不会放松控制,反而会加大限制。

   在运作一年后,不少“一对多”基金经理一反最初强调自下而上的模式,开始倾向于认同自上而下的投资模式。国投瑞银专户基金经理叶戎操作的是一只FOF,渠道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该FOF的一年以来收益达到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