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粤港金融创新与转型之辩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1月11日00:58
  编者按:

  经过十多年的金融改革之后,作为亚洲金融重要旗帜的中国金融业,她的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有些放慢。金融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国家哲学观一样,似乎是患上了改革疲劳症。这充分表现为金融改革的动力不足,金融改革的走势存在争议。而作为各金融门类的分行、分公司 ,同样存在金融改革创新的成本忧患和本位忧患问题,受限于经济和金融上行周期的本身红利,受限于总行、总公司的各类指标考核约束,那种由下至上、上下互动的良性之风已经弱化。

  11月5日在深圳举办的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粤港金融圆桌论坛,只是探讨中国金融改革,呼唤中国金融改革新智慧、新魄力的肇始之为。

  主持人

  贾玉宝 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新闻中心副主任

  嘉宾

  何 佳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

  屈家智 汇丰银行深圳?a href="https://q.stock.sohu.com/cn/601988/index.shtml" target=_blank>中行谐?BR>
  温子斌 永隆银行深圳分行行长

  严 宁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行长

  张继军 人行深圳中心支行办公室副主任

  张世卿 招商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

  陈 兵 中国银联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

  尹小雄 建行深圳分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

  张 伟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监

  阮倩文 友邦保险深圳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

  于成鹏 五洲(北京)保险经纪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桂雪燕 平安银行财富管理室主任

  艾 妮 招商银行同业部

  刘 晖 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主编

  于晓娜 21世纪经济报道香港新闻中心负责人

  粤港金融创新和转型,中国金融创新和转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广东和深圳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建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这赋予了粤港金融创新合作的巨大机遇,也顺应了粤港金融经营模式转型之需。

  显然,这不仅仅是粤港金融的问题。众所周知,深圳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30年来,深圳金融业贡献了一百多个全国第一。在深圳金融改革试验的基础上,中国金融改革获得了大踏步的发展。我们试图在深圳这座金融之城的基点上,找寻到中国金融持续改革的当年魄力和原初智慧。

  谁为改革辩护?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适用,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金融尤其是银行在经营模式上也需要转型。减少资本约束对经营的影响,提高产品定价和议价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创新金融服务,凡此等等,是需要各金融门类总行、总公司,以及分行、分公司共同探讨和践行的课题。

  珠三角金融基建与粤港合作

  主持人:近几年来,经济上行周期的本身发展红利,监管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增加,总行、总公司对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指标的强化,金融创新有所减缓,学术界称之为改革疲劳症、创新疲劳症。当前,在新的有利形势下,粤港两地可在哪些方面进行金融合作创新?

  内地银行代表: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模式转换空间,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说行政方面的一些安排。从目前深圳或珠三角与香港的发展考虑,金融界尤其是深圳的金融有很多的空间和创新领域。

  珠三角周边城市可以做金融基建的一体化。支付体系,现金的投放,人民币业务的开拓,这些都可以融合,这是有需求的。目前广东反复在提要建设城市群,深圳、东莞、惠州可以作为一个主体来考虑推进,政府这个层面也在考虑做,比如说基建、人员、经济各方面的沟通。但在金融这块由于管理体制不同,比较难办。但管理体制不变,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实现同城化或者进一步的一体化?

  其实东莞、惠州、深圳合作也非常的广阔,即便是在现在这种体制下,目前东莞、惠州承接深圳的辐射也是很多的,深圳的贷款余额接近1/3是在异地,异地很大一部分是在东莞。现在合作模式已经存在,对于其他的像资本市场,这三个地方也存在一体化的问题。黄金市场也是这样,东莞、惠州也会在深圳做大量的黄金交易。市场的力量决定了这三个地方会有一些或者已经有一些合作。真正要做的是发挥这三个地方的功能,光靠行政解决不了市场的一体化。

  从金融这块来讲,我觉得合作有几个。金融业有前台、中台、后台等,从深圳降低成本、拓展空间的角度,东莞、惠州是很好的一个补充,可以吸引大量的后台业务,做很多外包的服务。这是我们创新以及转变模式的方向。

  香港银行代表:我赞同前位银行代表的主张。此外,我感到,深圳与香港合作的抓手之一在于前海。前海现在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区,会演变为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另外的浦东、天津滨海新区,还是独有特色,不好说,但大家对它的期许是很高的。 前海怎么样利用香港的金融中心,香港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去融合?我的看法是,前海可以发展成一个非常独特的在中国举足轻重的金融城,银行界乃至金融界怎么样去利用这个平台,进行金融创新,甚至先行先试?如何把先行先试的政策结合前海这块土地,融合了内地跟香港的优良经济制度进行创新,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内地银行代表:8月26日,国务院批复深港合作服务区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实际上是要通过这个区域来赋予粤港合作权限。前海可在币制上大胆创新,人民币走出去,我们应该进行人民币离岸中心实战研究。另外在税制、法制上都进行相关的创新设计。前海区域很大程度上是要对珠三角的转型,包括对外的辐射起到一个重要的带动作用。

  主持人:深圳和香港的金融机构如何融合,从实际案例来讲有哪些路径可供参考借鉴?

  香港银行代表:我举永隆银行案例。永隆银行在2008年9月底成为招商银行的一部分,永隆银行在香港发展,招商银行在别的地方,两家的经营路线差不多,这两年融合得非常好。

  永隆银行深圳分行未被收购前,做的生意主要是香港中小企业,达到90%。客户群差不多1.5万个,他们的基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现在,我们的资金流向在改变,永隆跟招行一起做,组成一个小型的银团贷款,招行贷款给人民币,我们贷款给外币,合作后可以把客户锁住,很难跑掉。融合使得永隆利润翻了差不多3倍。我们现在的贷款客户中50%是内资大企业或民营企业,剩下来的才是中小企业。

  内地银行代表:粤港金融合作及创新,首先应该是产业融合,因为我们银行的服务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在走的。现在深圳大量的客户到香港去做私人银行,去做信托,这些都是我们内地银行没有办法涉及到的,间接来说深圳银行业面临客户的流失和资产的流失。反过来,香港的客户会到深圳来做按揭业务,现在我们主要争取的是这部分香港客户。这两种表现说明了粤港两地存在客户服务的合作需求,我们与其被动地到香港去,不如主动地引导他们过来。

  突破同质化竞争

  主持人:前面谈到分行、分公司的创新面临压力,改革和转型动力不足,中资金融机构对这一点有怎样的感受?

  内地银行代表:深圳区域银行越来越多,你如果不创新,不贴近市场,不贴近客户,可能你的竞争力就没有了。你稍微提一下价格可能客户就走了,在深圳创新的压力非常大。就像我现在做的中小企业,各路神仙都有很多的招数吸引客户,如果你不去做就落在别人的后面。

  内地银行代表:现在同质化竞争非常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将自己定位在产业的末端,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银行分行未来怎么样去做,其实成败在于抓住关键的少数,不是什么都做,面面俱到,这是我们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圳的市场很开放,但市场效率高不一定就是利润平均化,怎么能打破这种平衡,大家都在探索,我觉得可以做这么一些布局的工作。

  第一个,现在的企业需求很复杂,但金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如果在体制上有一些变化,应该可以减少监管部门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能为基层银行带来很多活力。

  第二,银行经营成本在刚性增长,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速度加快,实际上我们现在2%多点的利差很快就没了,很快会到1%。一个银行的价值不在于比别的银行好,而在于跟别的银行不同。

  主持人: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粤港合作给深圳银联带来怎样的触动?

  内地银行代表:这几年央行的产业发展比较快,在支付的工具、渠道、模式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新的创新业务层出不穷,还有第三方机构等提供的支付提款业务,这些产品、渠道对银联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银联希望跟商业银行一起进一步部署银联创新业务的发展。目前,银联在支付创新工具和渠道方面,有IC卡、手机支付工具、网上支付等。商业银行可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加大创新产品的推广,推动相关业务发展。另外商业银行要加大与行业的合作,跟保险、商业服务、转账结算等等各个领域加强合作。

  我们希望政府积极引导一些新的支付工具的应用,比如政府推动小额支付工具,减少现金的使用。

  主持人:保险竞合也是粤港合作的重要内容,广东的保险机构感受到压力了吗?如何应对?

  外资保险代表:粤港合作对保险公司来讲,威胁与压力很大。尤其是香港保险机构在去年和今年都纷纷做了人民币保险产品,香港如果看重人民币升值机会,在香港就可以买人民币产品了。这是外资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最近管理层近期着力探讨的一个问题。当然,我们的机会同样也有,香港过来的客户多,因为长期生活在深圳的人多,保险公司怎么在产品创新中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是一个问题。 外资公司在保险业的经营还面临的难处是,在地域拓展上有一些制约,我相信整个保险业包括外资保险要蓬勃发展的话,政府要有一些政策。

  内地保险代表:希望在深圳或者南方建一个再保险中心。因为香港本身是亚太保险中心,深圳也是中国的保险中心之一,是数个保险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再保险需求非常大。

  在差异化中衡量创新

  主持人:银行经营转型的一个实践就是招行目前的二次转型,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变革不是哪家银行的问题,而是所有银行的集体命题。

  内地银行代表:招行二次转型实际上是对2004年招行一次转型的深化,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次转型三大目标,发展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中间业务,经过5年努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一系列的考验。直接融资对银行贷款的冲击很大,利率市场化也越来越明显,监管方面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

  去年开始二次转型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招行有了很大的进展,不说零售,就说中小企业,增长很快,中小企业贷款前几个月增长了560多亿,在新增贷款当中占47%,接近一半。招行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小贷体系。

  主持人:招行二次转型对同业有什么借鉴?

  内地银行代表:各家银行情况不太一样,这涉及到各家银行对未来发展形势的预判和考虑,但大的环境是这样,转型是早晚的问题,早转早有利。招行转型,实际上靠的是创新。比如提升贷款定价能力,意味着企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银行就必须提供具有增值服务的产品满足企业需求,运营效率、服务,这都要创新。

  内地银行代表:大家都在说创新,创新怎么衡量?谁的创新能力强,谁的创新能力弱?银行创新能力,不能以各家银行的规模大小来衡量。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民生银行,我关注了一下,它的中间业务发展很快,带动也很多,这与它的创新比较活跃是有关系的。

  建行现在在做流程银行改革,逐渐面向市场。通过组织的改造与合并,可以产生一个非常好的效率。

  内地银行代表:创新是一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要评价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仅仅抓住创新一方面还是很不够的。我觉得还要有差异化,用一种方式来绑定客户,这样才是一家银行的真正核心能力。你如何绑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专业能力,有专业的配套产品,这才是核心的能力。

  主持人:香港的银行是如何来绑定客户的?

  香港银行代表:香港银行跟内地很多银行不一样,它是混合的银行,又可以做保险,又可以做证券等等,跟所有一系列的产品绑起来,混合经营。客户从你的银行领工资,他必须要有一个银行卡,他还可以在你这买股票,买保险,一辈子跟你挂钩上。就像香港一些银行给大学生提供的免费服务,大学生往后就是我们的客户,他的前途肯定比一般的打工仔好很多,一出来就有一个基础,他们的消费能力很强,这些客户是我们往后的客户群。我们现在也有一点压力,我们的产品跟经营环境不允许银行开一些中介公司,这是香港的情况。

  内地银行代表:兴业银行的股东恒生银行很强调交易业务,所谓的交易就是我们要鼓励客户多买多卖,对于他的零售如何,中间业务如何,把所有的一项项非银行服务需求转化为需求,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真正要转型的方向,这个方向也取决于未来中国的银行有没有拥有信托、保险、租赁公司等。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