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债券熊市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1月12日05:44

  10月份金融及物价数据于11月11日正式公布。数据显示,经济“滞”的风险大为改善,但“胀”的压力愈发明显。分析人士认为,“保增长”有望之后,“防通胀”正逐步上升为政策重点,基准利率上行压力难以消散,债券市场投资环境已全面恶化,漫漫熊途或许才刚刚开始。

   物价上涨压力挥之不去

   主持人:当前新涨价因素的主要推动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未来的通胀发展趋势有何判断?

   姜金香:当前物价的推动力量主要体现在食品价格和货币供应上。在劳动力成本、养殖成本的推动下,相信食品价格的上升趋势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同时,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宽松政策,实体经济中积蓄了大量的过剩流动性,对明年通胀的压力始终存在。此外,美欧日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热钱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对我国通胀预期管理也构成挑战。

   从今年来看,4.4%应该是CPI的阶段性高点,受翘尾因素影响11、12月CPI会有所回落,但明年CPI将重拾升势,明年上半年CPI增速可能超过4%,直到3季度之后才会有所回落。

   胡月晓:当前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已经不再是短期供给冲击和成本上升,而是过量的货币,货币因素开始主导价格走势,价格继续上涨的惯性已经形成。基于季节性价格变动趋势和过多货币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未来通货膨胀高企的态势基本已成定局,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难以回落到3%以下。

   李怀定:我们对10月份CPI是否为本轮的高点表示担忧。即便11月份不再创新高,也不会明显低于10月份的水平,估计还会在4.4%附近。同时,我们将明年的通胀预测年度均值上调至3.9%附近,通胀形势令人担忧。

   加息压力难以消散

   主持人:短期存款准备金率提升之后,货币当局会不会继续动用其它紧缩手段?

   姜金香:10月数据披露后,印证了防通胀和回收流动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策逐步从紧将是大方向。具体工具选择上,数量型工具将是央行回收流动性的首选,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政策等。

   在这次存准率提升之后,我们认为货币当局暂时不应再动用加息这一价格工具。当前在全球货币政策持续保持宽松,国内经济没有完全稳固的情况下,连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过于激进,已经出台的政策效果也需要时间观察,年内加息的概率较低,我们认为2011年上半年经济回升时再度加息更为合理。

   胡月晓:中国的两大货币工具——利率调整和准备金调整,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目标。加息通常被用于治理通货膨胀,准备金率调整通常被用于对冲外汇占款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变动。本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在贸易顺差持续增加,金融项下资本流入持续扩大,从而外汇占款持续放大的背景下发生的。在外汇占款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美元再度放水带来了“热钱”流入上升的压力,准备金调整政策自然会再度被激发。但是,在当前通胀持续发力的情况下,上调准备金率并不能缓解继续加息的压力。

   债券熊市远未结束

   主持人:当前的债市处在何种阶段,未来的走向如何?

   姜金香:上月的加息正式宣告了债券熊市的到来,在利率风险的冲击下债市收益率曲线全面上行。尽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基本面趋势正在逐步转好;通胀压力连超市场预期,对债市形成了较大冲击;在资金面上,央行通过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笼流动性,至此,债市整体投资环境几乎全线恶化。我们维持中长期看空债市的观点不变,而短期内交易性机会也很小。策略上,建议缩短久期、防范风险,不轻易博反弹;品种上,3年期以下的浮息债和信用债是相对较好的投资标的。

   李怀定:目前债市系统性风险远未结束,配置债券的时点还未到来,建议机构继续坚持规模,缩短久期。根据历史经验,信用债利差在利率风险未完全暴露前将继续走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债风险恐将大于利率债风险。对于必须配置债券的机构而言,高收益债虽有息票保护作用,但短期调整还将继续,账面损失可能是其必须面对的一个无奈选择。相对而言,我们继续推荐股性较强的转债品种。

(责任编辑:姜炯)

张勤峰

223粉丝

关注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