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各项经济数据昨日公布:居民消费价格 (CPI)同比上涨4.4%,创年内新高,涨幅环比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
是否就此认定中国进入了通胀时代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但通胀预期已基本形成。就在本次经济数据
公布的前一天晚间,央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存准率。管理层显然希望藉此回收流动性,同时向市场宣示控制通胀的决心。但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并没有对持续上涨的物价形成影响,这几天期货市场商品价格迭创新高,股市、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也还在不断攀升。对管理层来说,应对通胀预期,最先考虑的政策手段就是收缩货币供应。可是,目前国际经济整体不景气,这让管理层并不敢执行太过严厉的收缩计划,以免影响经济增长,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而且贸易伙伴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会极大地对冲中国收缩性政策的效果。今年美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0%的极高水平,上周三,美联储表示美国经济复苏慢得令人失望,决定在明年年中之前向金融体系注资6000亿美元,来降低长期利率,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而在11月2日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执政的民主党败北,为了应对两年后的总统大选,奥巴马政府必须迅速想办法扭转经济局势。就美国的这一政治局势和经济局势来看,本轮6000亿美元的货币投放,几乎是宣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将维持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事实上,美国现在短期利率已经接近为零,如果中国利率走高,扩大的利差将吸引热钱进入中国市场,进而对商品和资产价格形成冲击,进一步加剧市场的通胀预期。
通胀对中国居民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4.4%的CPI上涨率与食品价格10.1%的上涨率,是很惊人的数字。物价的上涨意味着收入购买力的下降,也就意味着收入水平的下降,收入水平的下降可以等同于多缴纳了税收,4.4%的CPI上涨率意味着所得税率增加了近15%。而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影响更大:如果一户贫困家庭每月的收入全部用于食品开支,那么10.1%的食品价格上涨率意味着他的所得税率增加了66%!这就是所谓的“通胀税”,通胀意味着居民多缴纳了税收,收入水平越低的居民承受的税率越高。
对管理层来说,目前一方面要继续收缩货币供应,同时财政政策也要同步跟进,一抓生产、二抓补贴,把通胀的负面效应尽可能地减小。
通胀的形成有很复杂的机理,货币的超发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生产的结构性失衡。这些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在通胀时代,农业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如果明年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和基本消费品供应有保障,只要这些商品的价格趋于平稳,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激励农业生产,管理层应该迅速加大支农资金的投放力度,以刺激明年的农业生产。
同时,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将极大影响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应该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包括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在校家庭贫困学生等,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在通胀时代不至于降低太多。财政部门应该迅速行动起来。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