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月10日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基于10月CPI创新高且以后一段时间里仍会高位运行所采取的措施,显示了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
在今年年中时,社会各界还在谈
论和争论我国经济是否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以及适度宽松政策持续性问题,而仅仅过了4个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我国较严重的通胀压力,此次调整准备金率则可以被看做是收紧流动性的开始。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我国经济形势就经历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此次通胀压力源于何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晓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剧,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总体看,经济回升的势头尚未结束,增长动力较强。这与最近两月信贷回升,资本流动速度加快有一定的关系。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877亿元,超过业界及监管预期目标近千亿元。
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振锋向记者表示,央行目前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相机收紧流动性的政策,这是在经济基本面没有大问题的状况下对货币供应的调控,目标是保持物价增长回归常态,控制由于过去流动性积累带来的物价上涨。从历史数据来看,存款准备金率最高曾达到超过20%以上,目前的17.5%的水平或仍有空间。但是银行体系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自2010年初以来连续下降,截至2010年9月末降到了1.70%,表明银行体系的资金面并不宽裕,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流动性回收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陈振锋认为,此次调整回收约3500亿元资金,对银行体系有一定影响,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市场利率持续上扬,准备金率的上调将使银行丧失部分资金收益,但是此部分收益规模并不大,按3500亿元资金量,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约1.62%,假设银行计息负债付息率为1.50%,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5%,此部分资金上缴央行可能带来银行的资金收益减少65.8亿元,对于整个银行体系超过5000亿元的利润额而言,影响约在1%的水平。但是由于资金面的收紧,银行体系面临的利率环境将更为有利,议价能力的提升将弥补由于上缴央行带来的资金收益的减少,总体影响不大。
对于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刘晓欣认为,这一政策的效果在总体上看仍是较为有限的。从之前分析的国内因素上看,提高准备金率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直接降低货币供应量,缓解国内流动性膨胀和通胀压力,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央行的政策会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国外因素上看,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中国经济形势也不断向好,这势必会吸引国际游资的流入,从而加剧我国的流动性膨胀,并且在游资的炒作下,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大,央行的政策效果也会在相当程度上被削弱。总体来说,我国的反通胀任务仍然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