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治理通胀与公众信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11月16日11:13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这是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一个著名论断。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这已经是第四个月CPI数据超过3%的警戒线。

  原因何在?翘尾因素、季节因素、热钱冲击、货币发行增加等等。众多解释,各持一词,争论焦点在于,谁才是通货膨胀幕后的真正黑手?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由社会产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在理想的条件下,假设社会总产值稳定,此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将形成一个商品价格的均衡点,此时产品价格符合价值,劳动者就业率低于自然就业率。

  因此,持续的货币增发是通货膨胀爆发的根本原因。据新华网报道,有关统计表明,2000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例为1.5∶1,2009年为1.8∶1,到今年9月已上升到2.6∶1。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流动性过剩现象明显。

  追踪近年来经济发展,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轨迹。货币发行量持续增加,社会资金流动宽裕,大量走向资本市场,土地和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劳动者世纪生活支付能力下降。从而倒逼实体经济提高工人工资,实体经济利润减少,更多资金从实体进入资产领域,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有专家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与劳动密集型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这暗示农产品价格上涨远非结构性原因,而是劳动力成本上扬。可以看到,蔬菜、棉花等劳动力耗时较多的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小麦、稻谷。

  金融危机刚过去不久,留下残局还待整理。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它促进了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带来了全球的资金流动性宽裕。国际市场上,充裕的流动资金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横冲直撞,掀起阵阵波澜。

  近期政策表明,中国央行控制流动性开始加速。10月19日,央行宣布加息。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11月10日,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个月内,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一次,表明了严控通胀的决心。专家预测,年内央行依然有可能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如何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回收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是必要手段之一,但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除了采取相应手段以外,要让公众相信政府即将采取强硬的手段解决该问题,树立公众信心非常重要。

  一旦公众相信政府有手段也有能力控制通货膨胀问题,公众对经济发展有信心,恐慌性投资将会撤出,更多资金从资本市场流出进入实业领域。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将会稳定,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状态,通货膨胀问题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田瑛)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