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专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今日将参加清华大学EMBA助力西南经济圈论坛。昨晚10时,李稻葵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专访,就目前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未来5年中国的财税体制非改不可,而股市是应对通胀最好的工具。
“加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华西都市报:10月,央行在时隔34个月首度加息,这让很多人感觉非常突然。您能分析一下吗?
李稻葵: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中国经济的走势和决策层的想法,就不会觉得这次加息突然。加息前,种种客观数据指向显示出,GDP增速放缓得到扼制,而物价仍呈现上升趋势。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决策者既要防止通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考虑到今年GDP保持10%增速,明年保持9.5%的增速都没有问题,那么就主要是控制通胀。目前存款利率明显低于1-10月3%的通胀水平。加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华西都市报:那么下一次加息可能在什么时候?
李稻葵:我先不做预测,我们来共同分析政策背后的原因。政府担忧物价上涨,也担心热钱涌入使得资产价格上涨。决策者同时又不希望证券市场和其他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断进行调整。因此现在不好预测第二次加息的时间。
“加息并不是针对房地产”
华西都市报:这次加息已在股市看到了波动,是否意味着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平衡点找到没有?
李稻葵:中国货币存量奇高,排名世界第一。但银行存款利率仍是负利率。长此以往,无疑将给金融系统埋下系统性风险种子。
加息告诉我们一个信号,不要把资金迅速地从银行提出,要保持稳定。加息并不是针对房地产、也不是针对短期物价。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动力是成本上升,而非需求过剩。这和(上世纪)80年代反复出现的物价上涨完全不一样。今年中国是生产能力过剩而总需求不足,提高存款利率也好,提高存款准备金也好,都是减少投资冲动,主要作用在于长远。
华西都市报:最近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限购令等。那么目前国家经济风险来自外部还是内部?
李稻葵:肯定是来自内部。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经济体,2010年底经济总量将达到5.8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3,超过日本。同时,中国的货币存量超过美国,股市规模也排到全球第三四位了。作为大体量的经济体,主要问题还是来自于国内,不能把中国的问题都推给境外。
“最大风险是体制改革速度不够快”
华西都市报:十二五规划国家也作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是否做到了对症下药?
李稻葵:中国最大的风险是体制改革速度不够快,激化社会矛盾。房地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房价高最重要的还是体制问题。地方政府从中央拿不到钱,它又要发展,于是就卖地。房地产交易过程中要交税,房价的50-60%都是地方税收。【第三方| 减税吧!不能总是想着从百姓口袋里掏钱】
华西都市报:那么分税制改革还会往前走吗?
李稻葵:我个人认为,未来5年财税体制一定会改革,也必须进行改革。现在财税体制是1994年推出的,当时中央财政没钱,想把财权集中到中央。16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中央聚集着财富以及大量高利润的国企,所以财税体制当然要改变。中国经济当前所有的问题都源于财税体制。
华西都市报:之前有观点说,2011年4月房价将出现调整。如今离调整期越来越近了,你觉得房价将出现怎样的调整?
李稻葵:调整并不是房价大幅下降,而是增速放缓,最好是房价增速保持在CPI增速之下。如果房价大规模地下降,也是社会问题。稳定缓慢的上升就是调整。18亿亩耕地政策和增加房地产供给并不矛盾。我建议要从两方面改革:一方面中央财政向地方政府转移;二是建议试点,若干个经济好的地方政府融资发债。
“股市是应对通胀最好的工具”
华西都市报:你怎么看现在的个税问题?
李稻葵:个人所得税制度必须改革。目前的个税从理念上有问题,实践上在恶化。最大的问题是,对工薪阶层征税,而对资本所有者反而没有征到税。我觉得应该将资本税和劳动所得税结合起来;大幅降低劳动所得税税率,同时考虑到家庭年收入进行征税。
华西都市报:股市是否值得投资?李稻葵:第一、股市是应对通胀最好的工具。股市的基础是企业盈利,企业盈利跟着通胀走的,而债券的利息是固定死的。第二、今年中国股市价格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时期,主要是指市盈率低。第三、中国经济今天的流动性,广义货币是充足的。我真的不担心明年中国的股市。但投资者要明白,投资理财是马拉松式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