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风电并网国标年内报批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11月21日10:48

  本报获悉,业界争议已久的“风电并网国家标准”已经完成送审稿,年底前将报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随后进行发布。

  相比之前国家电网的企业标准,新国标将对在建和新建的风电场和风电机组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预测和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与此同时,来自上游的风电企业和制造厂商,也将面对这份全新的“标准”考验:如果不能达标,电网将有权不予吸纳该电场的发电,而电场也无法受 《可再生能源法》全额保障行收购框架的保护。

  年底完成报批

  目前在风电并网方面,一直沿用的是2005年发布实施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但该文件属于指导性文件,对并网标准并没有太多具体的限定内容。2009年,国家电网对此进行了修订,形成《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作为企业标准执行,但并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不过,最后形成的“风电并网标准”是在该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份是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牵头起草的 《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一份是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的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前者属于行业标准,将有望于年内发布。后者将代替2005年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正式成为国家标准。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国标已经完成送审稿,年底前将报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随后进行发布。

  与装机的突飞猛进相比,风电的并网容量却增速缓慢。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1221万千瓦,但实现并网发电的只有894万千瓦,还有近三分之一的风电未实现联网。

  “目前仍有900万千瓦机组空转或空置。”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业内人士称,“风电并网的缓慢,与风电并网标准制定的不同步也有很大关系。”在该人士看来,介于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上网调峰的不稳定,电网则始终对此心有顾虑,但具有了相关国家标准后,电网将有义务吸纳所有符合条件的风电。

  “严格”的国标

  一位参与标准制订和修订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并网国标的送审稿与此前征求意见的初稿相比基本没有改动,但相比之前的企业标准,国标将对在建和新建的风电场和风电机组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预测和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比如在低电压穿越方面,我们不仅保留了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625毫秒的规定,还要求对于总装机容量在百万千瓦以上风电基地内的风电场,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不仅要在曲线以上不脱网,还必须在电网下降过程中具有动态无功支撑能力。”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也都在原有国网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规定。不仅如此,还加入了风电场功率预测等新要求。

  根据国标的要求,风电场必须配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对未来48小时进行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并具备对15分钟~4小时进行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功能。

  “目前西北和东北电网已经开展功率预测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要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标准都是在参考当前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和国外标准的基础上调研完成的,新标准更利于电网对风电的消纳吸收,让电网更加安全。”

  国标还对风电场和风电机组提出了接入系统测试的规定,其中包括风电场有功与无功控制能力测试、电能质量测试和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等。

  “如果风电场的技术符合该国家标准,就在《可再生能源法》全额保障行收购框架范围之内,电网企业就有义务全额收购其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反之,电网就可以不予收购。”上述参与制订标准的人士表示。

  考验

  面对严格的标准,有专家提出了质疑,认为电网能够在6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发生故障切机时果断应对,相对容量较低的风电机组切机却被严加限制。甚至有一些风电企业担心,电网公司会以不符合并网技术标准为理由,拒绝让部分已建成的风电场并网,令投资无法收回。

  也有专家表示担心,认为目前广泛投入使用和投产的上万台双馈型风机有可能因此退出风电市场,若进行改造,单机费用将高达70万元。

  对此,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表示,国标主要针对新建和在建的机组及项目,不是所有风电场都要变化,已经中标和上网的不在此次标准范围之内。

  当前国内双馈风机的80%以上份额来自华锐风电,据其副总裁陶刚表示,现在华锐生产的双馈新机型都能通过国标测试,甚至比国标更严格。另一家风机设备制造厂商,金风科技的研发部并网研究室主任乔元也表示,目前金风投放市场的1.5MW主流机型风机也都能满足新的国家标准,2.5MW及以上的机型正在进行相关测试,达到新标准也没有问题。

  但从整个生产格局来看,除个别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外,行业还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风电设备投资相对过热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日前透露称,当前70多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真正具备生产能力的只有10家左右,真正形成批量生产的就3家。

  “现在的新机型只要稍微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就可以实现新标准的要求,成本也不高,问题在于想不想改进。”华锐风电的技术总监陈党慧也向本报记者表示。

  刘永东也表示,新标准制订前期制定方已对标准涉及的各方进行了相关调研,特别是针对大部分风机厂商进行了研讨,目前的大部分风机都能够达到标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风电企业是否愿意增加投资成本和改变现状。“从征求意见的反馈来看,没有太大的意见。”

(责任编辑:曹凡)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