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航空运输以其高效、快捷的特性成为第一交通运输方式。依托机场特别是国际性大型机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和辐射,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由此衍生的高端产业,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一座航空港,一个支点;一条机场路,一根杠杆。撬动“临空经济”,打造产业集群,变地缘优势为经济合力———这是成都双流为发展区域经济找到的“杠杆效应”。
目前,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现已开通160条国际国内航线;双流机场每年国内外旅客吞吐量达2300万人次以上,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在11月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2010国际空港城市临空经济(成都)发展峰会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围绕“新空港、新城市、新发展”这一主题,探讨新经济形势下的国际空港城市发展之路。
“成都发展临空经济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说,成都现在发展临空经济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处于重要的地位;二是基础设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和周边联系的基础;三是临空服务业发展,比如说物流和其他服务业;四是政府的发展战略。
刘世锦认为,临空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依托于大型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引导周边产业聚集,形成航空配套产业、临空指向性加工制造业和现代航空业的产业集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枢纽型机场正朝着仓储、出口、贸易等方向发展,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他建议,成都发展临空经济,首先要有比较高而且正确的产业定位,要做产业高端;应该战略规划先行,加强临空经济设计的系统集成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能力,特别要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
“临空经济发展应软硬兼施
突出比较优势”
发展临空经济面临很多挑战,应软硬兼施。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康表示,中国区域发展的通病,常常是硬件走在前面,但是软件,特别是综合管理水平,包括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等跟不上。
他认为,成都地区没有内陆港口,发展临空经济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有选择性。生态城市的传统不要丢,不能走东南沿海初期发展的老路。
“由航空港向航空城转型
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化”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目前航空港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加快转型升级的态势,航空港正逐步向航空城发展转型,空港功能和临空经济相互叠加,形成一个综合经济体。他强调,发展空港应顺应转型升级要求,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化,实现城市的空港向空港的城市的转化。
他表示,双流空港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双流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国际化的航空枢纽型综合经济区,临空型的特色高端产业集聚区,进而成为成都双流空港大的都会区。其中,很重要的是强化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空港要跟区域性的立体交通网络有效叠加,搭建联运网络。
“整合机场集群,成渝合作助推西部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
“东部产业转移到何处,要取决于当地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政策环境等。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成都具备良好的硬件以及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包括英特尔、富士康等企业,而发展临空经济将助推成都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航空物流要求临空经济必须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同时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依托成都区域航空枢纽地位,可以跳过东部既有的代工制造业,直接升级到产业高端,进入全球分工链条,并处于比较高端的位置。
从定位上看,成都是西南地区航空枢纽,这轮产业转移是成都的机遇。而通过整合成都与重庆机场群,通过分工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要比单纯的竞争强得多。
“做好产业规划和沟通机制,成都将成为西部临空经济示范区”
“机场将成为21世纪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为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民航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曹允春说。
“今年双流机场客流量可能达到2700万人次,但距离国际发达航空港还有一定差距,处于发展加速期的成都临空经济需要关注以下两点。”曹允春认为,首先要优先制定战略规划。机场周边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合理有效的配置和空间的布局将为临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也要求要把好临空经济区产业遴选关。如果引入非临空型企业,随着入住企业增多,土地紧张时,重新调整布局将非常浪费资源。其次,由于临空经济涉及很多利益体,包括机场、海关、检验检疫、地方政府等,这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在发展临空经济的过程中各方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合作,推动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他建议,当机场处于成长期,发展临空经济必将借助外生性变量。成都市、双流县应以政策为保障,培育临空产业集群,促进临空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端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机场跨越式发展,丰富设施资源,巩固临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实现机场、临空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
“航空港建设应结合实际与世界级城市相匹配”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倪鹏飞说,航空经济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对成都更加重要。“航空港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成都定位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必须把航空港提高到一个和世界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相匹配的规模、质量上来,同时也要与当地的发展水平相结合。
他建议,双流建设国际空港城市要致力于全球化、国际化,把握趋势、借鉴经验、参照标准。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三点,一是要合理、合适地定位航空港,研究出它在整个城市经济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二是注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在规划和建设布局上,一定要把航空港和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考虑;三是注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公平的问题,也是未来区域和谐、稳定的问题。
“发展临空经济应重点考虑降低空运成本”
“空运是一种高额成本的运输方式,之所以高,是因为它有自己的优势,包括供应链、运载商、航空公司等,如何降低空运成本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点。”北美物流与数字战略中心主席诺尔·葛丽丝认为,发展临空经济,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发展临空服务业,两者要兼顾。
她说,成都双流发展航空经济,应考虑多类型多模式发展,同时,众多行业应该是融入在临空经济发展的策略中。
机场和高铁通过联运,可以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打造成物流的门户,促进旅游业、物流业、工业和其他的一些商业的发展。通过平衡各地的创新设计,在区域内解决物流、交通,使商业活动非常平稳可靠和高效,在全球层面上进行出口贸易的拓展。
“临空经济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航空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无论是非洲、亚洲,还是在拉美,每年旅客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奥雅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主管彼特巴德说。
他说,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在不断消耗殆尽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如何进行能源的有效利用,如何保护可耕地面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在化石燃料消耗殆尽之前找到替代品,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机场是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众多资本来投资,创造财富。目前,中国处于高速成长的轨道上,潜力很大。同时,中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适合自己的道路。比如在环境、选址和规划方面等。
“空港商务区的升级和崛起将是一个必然”
加拿大埃得蒙顿国际机场商业开发主管迈绒安说,加拿大埃得蒙顿国际机场发展成为埃得蒙顿的经济中心,建立了一个商业模型,依托机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和辐射,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由此衍生出高端产业。
目前国内各大机场正加速周边区域融合,以机场为节点,在周边地区聚集了大批临空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定位高端、功能齐备的临空经济区域。据悉,“临空经济带”已经是今后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而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临空经济圈也快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他表示,随着临空区域规划中的物流业、制造业、展览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在商务需求旺盛和快速膨胀的情况下 ,“空港商务区”的升级和崛起将是一个必然。
“临空经济必须三高:高端、高品、高精”
“临空经济必须要有三高:高端、高品,高精,更重要的是发展商贸和商务,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继瑞认为,近年来,随着空港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航空港应该打造为“空港总部和商住、金融、娱乐为一体的区域”。比较空港城的各自资源优势,作为地处内陆的双流县,更具有空港城市的市场开发潜力。他认为,双流的优势使其跳出了我国“空港第四城”的概念,直奔国际空港城市。
“空港的总部经济应该是产业价值大、总部型办公区域,如出版总部、动漫总部。向国际空港城的目标发展,双流还需要通过新的规划,打通交通瓶颈,增加生活配套,特别是区域内要有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超市,聚集人气,才能把洼地的价值提升起,来给片区带来新机遇。”
杨继瑞说,航空业作为新型的高端产业,在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商业方面,一定要引进大的制造企业和更多的大品牌。按照打造国际空港城市的全新理念,用世界级的眼光来审视双流空港现在的产业定位和设施条件,并进行总体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