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出国“挂职”不如先学规则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2月03日01:24
  最近,北京市某区政府准备每年花费5000万元,送公务员去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学习。多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都有将公务员送出国外学习的培训计划,但民间对这一做法的收效颇有疑虑。

  如果中国的政府公务员要向美国政府学习并且去挂职,意味美国政府的行政规则和法治值得学习,这对中国增进国民福利与推动改革事业是有利的。支持这一判断的假设是,中国政府或需要与美国同行遵守同样的规则。比如引入美国《自由信息法案》的规则,向公民公布政府部门财政收支和公务员个人名下的收入与财产,而任何行政部门工作记录(除国防安全)都是公民可以索取查阅的公共记录;学习美国政府部门作出详尽财政预算、接受立法机构和公民审议审查的规则,让中国的人大部门和公民代表审议决定政府行政部门的开支是否合法可行,等等。

  依此,中国相关政府部门首先就需要把公务员挂职美国的财政预算决定权,落实到人大和公民代表那里。而公民代表审议其合法性的衡量标准,则包括那些决定美国所有政府部门行政工作的一整套规则和法令,中国的行政部门是否已经开始推行,因为这是决定两国政府部门行政水平差距的根本原因。而且约束指导美国政府部门的法规,在任何一个美国政府部门的网站上,都是可以直接下载、翻译,在中国就可以消化后引入政府规则。对于真正需要到美国实地操作、挂职演练的行政行为,去挂职学习一下,也确实有益无害。

  遗憾的是,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相关信息中,人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就完全可以做到“美国行政法规”的学习行为。那么每年大笔投资、送公务员去美国挂职学习,究竟要学习什么就无从谈起。美国的行政系统也是一个庞大的行政系统,而决定每一个公务员行为、每一个政府部门决策的,是美国的制衡政治、法治规则和公开透明的行政法规。在美国,每个公务员的年收入,可以根据部门和名字,在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机构查阅。而到达一定行政级别的行政官员,不仅要公开岗位年收入,还有公开其他收入和财产情况,公共部门是没有隐私权的。

  目前,在舆论压力和中纪委逐渐严格的行政部门“三公开支”管理下,某些政府机构有一种趋势,就是把过去大手大脚公款出国旅行的开支,转到出国学习和挂职锻炼上来,以回避舆论压力和纪律监管。不能够证明出境挂职或学习正义性和必要性的开支项目,可能无法洗脱变相公款出国旅行的嫌疑。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的进步在于,至少还公开了这一挂职项目计划和财政开支数额,给了公共舆论对之进行讨论和检查的空间。

  作者:郭凯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