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银监会沈联涛:要盯住影子银行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0年12月06日01:12

  影子银行体系创造了大量流动性,而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并没纳入统计,没能及时收紧货币政策,最终造成危机

  最近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说明酿成经济危机的根本性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正造成新难题。这逼迫我们深思三大问题。

  一是宏观问题。这是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被央行和监管部门忽视所造成的诸多弊病。

  关于此次金融危机,传统观点是:全球存在贸易失衡,也就是过度借贷、过度消费、过度杠杆等。金融危机两年多后,问题的本质逐渐显露,那就是发达国家忽视了影子银行体系的黑洞。

  影子银行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最近,美联储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基本结论是:1996年以来,一种不受传统审慎监管约束的影子银行体系迅速膨胀,到了2006年、2007年其规模已达21万亿美元,而传统的银行体系规模不过14万亿美元。但是,影子银行系统发放的“贷款”并没有被中央银行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

  危机的根源在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效应创造了大量流动资金,压低了市场利率。而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并没统计这些流动性,没能及时收紧货币政策。较低的市场利率、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导致一个大泡沫,最终酿成了大危机。

  二是微观问题。这是指与金融机构薪酬制度相关的激励机制扭曲。20多年以来,金融产品变得非常复杂、高度杠杆化。近些年来,不论是传统银行,还是影子银行,其盈利的30%-70%是用于支付高管和人员的薪酬。这样的激励机制就是要做多创新,做大利润,最终个人可获得更高的薪酬。

  通过金融创新,利润就从简单的息差收入变成收入和成本都可人为调整的会计过程。通过金融创新,使用较高的杠杆,就可把盈利算作今天的,而把债务或成本列在表外,或延迟到未来。这样一来,收入是现在赚的,而成本或债务最后交给政府和纳税者承担。最终,这演变成了金融工程“庞氏骗局”,金融危机让这一扭曲的激励机制彻底暴露。

  三是结构问题。全球储备货币结构出现了大问题。这就是所谓“特里芬难题”:如果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由于全球的增长和流动性需求高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自身需求,那么就必须保持美国经常项目下的贸易赤字,让美元流出美国,让其他国家获得足够的美元;另一方面,随着美元的流出,以及持续增长的赤字,这又会影响美元持有者对美元的信心,一旦有任何波动,就会出现抛售美元、购买硬通货的情况。

  毫无疑问,寻找一种最优的全球储备货币结构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在15-16世纪,大家使用的是实物货币,用金、银作为交易手段。但是使用实物货币,存在着供应量的限制。如果实体经济的增速快于实物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整个实体经济就会通缩;反之实体经济就会通胀。到了17-18世纪,英国崛起,开始用英镑(政府印钞票)逐步取代实物货币,但是改用政府印钞票很快也出现了问题。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崛起,美元逐步把英镑淘汰了。到了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此后不久,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全球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本来面临着两个约束:一个是自我约束,另一个是利率政策约束。现在问题是利率基本上变成了零,而美国的自我约束能力看起来也不可靠。最终,大家弱化了对全球储备货币的信心,黄金的价格就持续看涨。我们又重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之中。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实施有效的约束。

  总而言之,关于此次危机的教训,我们尚未充分汲取;此次危机提出的许多问题,仍然需要谨慎地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