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低碳社会:全社会消费观念亟待转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2月06日02:23

  似乎在二十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和节制,当时一些国家都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逐步崛起,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让一些具有远见的人士开始忧心起来。

  《京都议定书》的使命

  时间追溯到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

区的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将减排规定为发达国家必须履行的限时性义务。

  《京都议定书》最根本的是量化指标,即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十几年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协议,且不说它的实际效果如何,它给人们带来的低碳意识上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对这一概念作了说明,低碳经济是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的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表述开启了人类在现阶段的共同努力,它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原本水火不容的矛盾层面转化成相互促进的协调层面。

  尽管在国际上,关于低碳的问题一度争吵不休,并且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为了减排的指标明争暗斗了多个轮回,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必须明白现今时刻的重要性,并因此作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改变。

  第二产业的压力

  以中国为例,中国目前的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即能源消费主要部门是工业,而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特别是环境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高碳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2008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70%,其中钢铁、水泥、采掘、化工、建材、电力等主要高能耗产业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

  这一数据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能增效已成为中国各行各业当前的主要任务。

  但是,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较大,已占总能耗的20.7%。现全国城乡民用建筑约400亿平方米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二氧化碳。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持续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全国建筑用能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标煤和5800-6300亿度电,同时中国建筑和国外建筑相比保温能力较差,能量损失大。

  曾经就有专家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目前的通胀压力,及CPI指数居高不下,对于直接转嫁到居民身上的成本慎之又慎,同时,除过建筑之外,交通的减排压力也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汽车业快速发展,交通用能正迅速增加,目前已在总能量需求的30%。据测算,每燃烧1升汽油将释放2.2公斤二氧化碳,然而汽车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0.5%,加之中国大排量汽车愈来愈多,更加剧了石油资源快速消耗。

  因此,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在内的多个部委,都提出汽车的节能、用能问题刻不容缓,曾经有专家建议一是要积极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能汽车;二是要引导单位和个人使用小排量汽车并减免小排量汽车税费;三是要开展以步代车活动、补贴自行车出行、加快公车改革等。

  但事实上,由于电动汽车本身的诸多技术问题尚无法解决,公车改革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对于交通用能,短期内期望得到根本改善,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

  个人低碳起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6月发布的公告称,在二氧化碳的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并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议。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这个建议,用传统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和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减少96克/日的二氧化碳排量;把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近1公斤二氧化碳排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用自然晾干,可减少2.3公斤二氧化碳排量;午餐休息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可将电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1/3;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节水,还可把3分钟热水沐浴所致的二氧化碳排量减少一半等等。

  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说个人低碳生活方式进展顺利,这将是任何新技术,新工艺都不可比拟的,但现实的状况的是,人类延续了多年的习惯,想要改变,甚至比一项技术的出台更加困难,这是一个长期的议题。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柳钦就提出,“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可依靠节能减排实现,在终端消费领域,倡导“低碳消费”,将消费的事物以碳排放量来进行量化。

  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即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缺一不可。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组的社会学家2009年对上海、武汉、沈阳和银川等城市人均生活能耗的差别以及个人对理想生活模式的态度作了一番调研,总的结论是:每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居民,其理想用能模式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尽量节能”,20%-35%的居民"为了节能会牺牲一定的舒适度"。

  本质上而言,“低碳生活”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