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两边都变化无常,不能剥离中国看世界,也不能剥离世界看中国
全球经济困局和中国机会
第四季度,央行出乎外界意料地加息,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加息反映的是非常复杂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环境。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国际货币战争愈演愈烈时中国的一种搏击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是赞同的。货币战争的说法最近才甚嚣尘上,而我说第四季度要加一次息的观点,是在年初提出来的。
年初,我有两个观点引来了争论:经济会前高后低,股市会前低后高。当时的判断,是基于对全球经济的认识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考量提出来的。当我的观点是少数派时,我就非常有信心。
把握全球视角很重要,同时要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这两者不可或缺。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两边都变化无常,不能剥离中国看世界,也不能剥离世界看中国。
困局中的全球经济
对于货币战争,我的观点非常鲜明。现在来讲,应该没有货币战争,其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首先是中国出过一本《货币战争》的书,然后国外也有很多观点这样认为。它反映了货币政策作为仅剩不多的有效的宏观政策,可能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政府使用。
现在各国面临的经济环境非常艰难,现在的形势是: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并出现了短暂的向好形势,与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并存,且并存的时间还会很长。
全球经济目前的第一种现象是:全球经济都在恶化当中,中国经济的复苏企稳与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并存。
第二种现象是:全球通缩的风险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通胀风险同时存在。
第三种现象是:资本市场表现迥异。美国、欧洲、日本的资本市场,今年没怎么上升,但是环顾全球,一些小的新兴市场涨了很多。比如印度尼西亚,今年的股票涨了40%多。即使是政局动荡不安的泰国和菲律宾,资本市场也涨了30%多。新兴市场不但资本市场上升很多,货币升值也非常可观。但是大国市场,美元整年处于震荡格局,欧元也是,日本股市非常低迷。全球大市场不涨,小市场涨了很多。
全球的格局为什么这么复杂呢?现在的形势变了,以前的一些规则不适用了,市场太乱。后金融时代,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处于变局当中。
西方很多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今年年底将到期,各国都债台高筑,未来经济成长不能继续用财政政策来提升了。西方企业家在经济复苏当中,没有增加就业。虽然有增加库存的必要,但没有增加人手。西方雇人容易裁人难,盈利复苏中企业多是让现有员工加班加点,或是雇临时工。所以,西方的失业率继续高企,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脆弱。
反映到股市上的表现反而不一样。企业这样做对股票是利好,成本没有上升,盈利恢复非常快。经济低迷往往是投资的好时期,资本市场反映的是未来和过去,不是现状。这也是我说的为什么经济是前高后低。
西方的经济现状,主要原因是未来缺乏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全球的经济状况成了一种定局。刺激经济也就这几种方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先看货币政策,首先是减息,现在各国的利息已经减到了地板上,西方没有类似中国的各种行政调控政策。此时,对西方政府来说,只能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量化宽松是经济学家起的漂亮的掩人耳目的词汇,实际上就是印钞票,央行向政府透支。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在不断印钞,利率很低,纸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钱越来越不值钱。但这可能是美国现在唯一能寄予的希望,希望能产生货币贬值预期,同时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因为它正处于通缩的预期当中,而通缩的预期更危险。
可期的是,美国的经济已是高度服务化的经济体系,美国其实没有太多的产业。
美元贬值对美国实际上的经济刺激作用非常有限,最多带来的是通胀预期。更现实的问题是,日本的经济也很差,日元也是零息货币。欧洲更不用说,很多国家的债务问题比美国还严重,整体来讲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大家都不希望谁的货币过强。每个国家都要成长,每个行业都要成长。但另一方面,欧、美、日经济又不行,很多新兴市场要靠出口拉动经济,在出口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汇率面临大幅升值的风险,对出口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各国政府就采取了一些汇率保护政策,在市场上干预汇率,购买美元,抛售本国货币。这虽然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美元对本国货币贬值,但这种运作对新兴市场来说成本大,负面效应明显,买的是美元,放出去的是本国债券,对央行来讲是亏本买卖。
全球经济面临这样的困局,有些经济学家就称之为货币战争。各国想方设法让经济复苏,又缺乏有效的政策手段。目前来讲,各国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或者说货币摩擦会持续下去,会不会引发真正的货币战争,谁也说不准。但在贸易战和货币战两者间比较的话,可能贸易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未来三年,全球的经济会非常低迷。当然,也不要过分悲观。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