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没有《京都议定书》 碳市场依然存在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梅影
2010年12月10日01:14
  《京都议定书》的阴霾加重。

  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的第一天,日本公开发言声称不可能续签《京都议定书》。

  与其紧密相关的碳市场,将何去何从?

  12月3日,国际排放贸易协会(IETA)总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气候变化特使亨利·德文特(Henry Derwent)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即使没有《京都议定书》,碳市场依然存在。

  CER需求不会枯竭

  《21世纪》:日本对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持否定态度,对他们的行为怎么看?对碳市场有什么影响?

  亨利·德文特:在过去的9个月里,就一直听到日本方面说,续签第二期的京都议定书是非常不可能的。在11月29日的公开发言上,日本这一立场更明显,他们两次使用“never”(绝不)这个词,这在之前的正式会议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表明他们不想被人误解。

  日本方面试图跳出联合国国际公约,认为只有发达国家有减排目标不公平,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再试图达到自己制定的国内减排目标,由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的“减排25%”的目标依然存在。

  因此,日本仍然有职责减排。而且,其已经深度介入碳市场,到国际市场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CER或VER以实现减排的职责,尤其在双边协议减排项目中,相比以前显现了更为强大的购买力。

  我不会像市场中那些恐慌的人,认为由于日本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其对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需求将会枯竭。

  《21世纪》:与日本相比,欧盟呈现什么特点,尤其在EU ETS第三期?

  亨利·德文特:目前来看,EU ETS当然重要得多,但是情况在改变,尤其是对国际项目呈现的限制。

  从2013年,即EU ETS第三期开始之时,欧盟将更注重双边项目,尤其是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CDM项目。我们也知道,欧盟在与中国、墨西哥等国家进行深度对话。

  另外一个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是,在EU ETS第三期里,欧盟将有更多的质量限制,欧盟已经计划将来禁止一些CDM方法学,比如某些工业化项目,包括HFC-23(三氟甲烷)项目等。此外,由于欧盟未来十年减排目标依然为20%,所以他们的需求量不会像大家预计的那么大。

  因此,可以看到EU ETS对CDM项目的三种限制,包括数量、质量和地理限制。

  《21世纪》:EU ETS在世界上,还是二氧化碳减排量最大的买家?

  亨利·德文特:EU ETS依然是二氧化碳减排量最大的买家。我们曾经期望美国是最大的买家,但现在看不到任何希望。同时,如果日本的国内减排政策顺利实施的话,需求将比以前更大。

  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对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需求也在增长。最有意思的是,美国加州将是新崛起的买家。

  没有CDM并非无事可做

  《21世纪》:如果2013年之后,没有京都议定书,对碳市场会有什么影响。是否没有《京都议定书》,就没有碳市场?

  亨利·德文特:其实《京都议定书》与碳市场二者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碳减排交易出现,某种程度由《京都议定书》引起。但碳减排交易,主要是基于经济需求。

  更进一步说,全球碳市场,某种程度由欧盟EU ETS产生,需要注意的是,欧盟EU ETS不是《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的。EU ETS主要出售的是EUA,不是CER、ERU等“京都家族”的碳指标。也就是说,EU ETS采取了《京都议定书》里面的原理,建立了一套内部法律,在EU内部使用。

  我相信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在国内会有某种形式的碳排放交易。

  《21世纪》:欧盟为什么会开展碳交易?

  亨利·德文特:欧盟开展碳交易,并不是因为《京都议定书》要求他们这样做,而是因为碳交易是好的政策工具,能解决减少排放和提高能效的要求。

  可以分开来看,联合国国际协议创造了碳抵消的方法,因此CER可以出售和购买,而在EU ETS,如果没有联合国机制来继续核证CER,难道就没有碳抵消了吗?

  即使CDM是最大的碳抵消来源,但CDM不是惟一的、垄断的概念。如果没有CDM,并非无事可做。还有黄金标准、VCS等自愿减排标准。在加拿大,还有许多类型的碳中和。

  所以,如果《京都议定书》被扼杀,国际碳抵消的概念依然存在。由于需求仍然存在,一种形式的供应结束,还会有其他形式的供应。

  《21世纪》:但是其他形式的碳减排供应比CER贵?

  亨利·德文特:当然,市场中没有人希望CDM机制结束,因为它运行得很好。CDM机制与现在正在坎昆进行的谈判确实紧密相关。CDM机制是否会继续,大家想要一个结果。

  工业减排欧盟仍有兴趣

  《21世纪》:刚才您说到,EU ETS计划对工业化CDM项目进行限制,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将受到显著影响,因为中国是该类项目最大的供应国,是否欧盟担心,欧盟的工厂会迁移到中印影响欧盟的发展?

  亨利·德文特:确实,如果看总数量,中国和印度的工业气体项目,占非常大的比例。争论的焦点是,西方企业会把工厂设在中国和印度,以获取CDM的收益,从经济原理上似乎说得通。

  但是,数字并没有显现出,欧盟工业项目大批迁移到中印。看世界银行2010年碳市场报告,自从CDM项目开始以来,工业气体项目在最高峰2006年时,占所有CER的70%。但是,近几年来,工业气体项目,在新CDM项目中只占很小的部分。

  也就是说,如果有更多的公司,为了获得 CDM收益,从欧洲迁移到印度和中国设厂,你会看到工业气体项目将越来越多。

  需要明确一点,对于欧盟来说,他们决定要限制工业气体项目,是还没有完成的事情,大概要到明年4月或5月。一旦限制,对于化学公司当然不是好消息。已经签发的HFC-23项目一般持续7年,也就是说这些公司有7年的CDM持续收益。

  如果2013年之后工业气体项目CER不能进入欧盟,这些化学公司将失去这笔持续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认为禁止工业气体减排项目的计划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如果砍掉工业气体项目,市场上CER的供应将会少得多,促使CER的价格上升,欧盟愿意看到价格上升。

  《21世纪》:您刚才说到,相信中国会开展碳排放交易,您对中国碳市场发展有什么建议?

  亨利·德文特:我知道,中国的相关部委研究EU ETS已经非常透彻。我预计,中国不会立刻开展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或许会先进行试点。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