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IPO大扩容一年顶三年 投行新贵族完胜旧寡头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郝英
2010年12月18日13:50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放到与“钱”打交道的金融市场,竞争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巨大博弈,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市场蛋糕,市场参与者所占市场份额哪怕变动1%,其背后的利益再分配都是惊人的。

  作为券商主营收入之一的投资银行业务,因2009年年中重启的IPO市场重

获生机,加速发行的新股使得近两年上市的新股数量与日俱增。面对利益激增的IPO,投行业务成为各大券商群雄逐鹿的新战场,一场源自IPO领域的战国时代拉开了历史大幕。

  一年>前三年总和

  这个市场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数字中找到答案。

  截至12月16日,今年沪深两市共计首发新股340只,而前几年这个数字分别为2009年111只,2008年78只,2007年121只。仅仅2010年一年,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就超过此前三年的总和,甚至还要多出至少30家。上市企业数量暴增的背后,则是令人咋舌的经济效益。

  2007年,41家证券公司瓜分了总量为76.2亿元的承销与保荐收入;2008年,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使得这个市场骤然缩水至可怜的23.5亿元;2009年,重启后的IPO市场仅用半年时间,就让各券商承销与保荐的业务总收入恢复到53.1亿元的市场总量,而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155.8亿元,超过此前三年的总和。

  今年与此前的丰年2007年相比,券商在承销与保荐的总收入上暴涨了104%。而能成功切到蛋糕者从2007年的41家证券公司增长为现今的58家证券公司。如果与熊市中的IPO市场相比,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反差将更为鲜明。

  由此可见,经过了牛市-熊市-牛市-震荡市的数年发展,A股市场而今又迎来新股上市的丰收年,而市场的参与者,即具有保荐资格并且可以成功保荐企业上市的券商数量的增幅却严重落后于市场总量的大幅增加。

  一场券商保荐与承销收入的再分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有沉有浮更激烈

  长江后浪推前浪。

  2007年的大牛市中,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在内的多家券商由于保荐多家大型国企上市而在当年的承销保荐收入排名中名列前茅。但是,随着上市公司主体转向中小型企业,这些券商在今年承销与保荐的行业收入排名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光景并不如前。

  相反,致力于开发中小企业市场的券商投行部门充分享受今年的IPO市场爆发。以平安证券为例,该公司在2007年总承销家数仅有11家上市企业,承销与保荐收入合计1.8亿元,排名41家券商中的第10位,2008年平安证券此部分的行业收入排名上升至第7位,2009年再次提至第3位,而今年平安证券在承销与保荐的行业收入排名中已经上升至第1名,承销与保荐总收入高达17.6亿元。与平安证券所占市场份额大幅提高情况相同的还有国信证券、华泰联合、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公司。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起之秀的崛起必然是以其他券商公司市场份额的流失为前提的。

  中信证券是我国的老牌券商公司之一,而中信证券在IPO市场上定位于大小公司通吃的策略近来已经不再灵光。

  数据显示,中信证券由2007年的第2位逐年下滑,至2010年,已滑落至行业第5位,而其在承销与保荐的收入则从2007年的12.7亿元下滑到今年的8.48亿元。

  市场的竞争是相对的而不是充分的。近四年来,新寡头与新寡头、新寡头与老寡头的竞争是战场硝烟的主要来源,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型券商公司欲在日益蓬勃的IPO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十分艰难,这也是承销与保荐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共57家券商公司获得承销与保荐收入,而在此部分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仅占市场参与主体比例的17.54%,但它们却瓜分了超过56.63%的全行业承销与保荐收入,寡头之间的竞争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

  本期《华夏理财》为投资者遴选了6家出现在今年的保荐与承销收入大战中的老对手与新面孔,用数据及研究讲述IPO战国时代中券商巨头们的沉浮故事。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