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质量决定中国未来高度
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全球化的多重叠加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是多重叠加的核心,因此,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将决定中国未来经济的高度。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很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其中54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企业500强,三家企业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前10位。然而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兼并、重组捆绑而成,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流程再造形成合理的企业规模和结构,甚至依靠政策和垄断地位谋求利益。另一方面,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要想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中国未来的经济高度与城市化密不可分的,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化解决中国的城乡结构问题。中国由农业大国变成工业大国,需要改变城乡结构,从而改善经济结构。中国城乡结构的改变,需要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提高城市化率才能够解决。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在47%左右,按照黄金法则,城市化率要达到78%,中国的城市化率至少要超过70%。这一过程中国至少还需要20年以上。
第二,城市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都超过了60%,而中国目前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只占GDP的40%多。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达。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化程度很重要的是在不断改善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第三,城市化可以改进企业结构。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包括建国后的前30年,中国致力于工业的发展,工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虽然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了企业的结构,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但是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是一种捆绑式的“连环船”,而不是真正的航空母舰。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巨大的投资需求并能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为企业创生和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提供机遇,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会锤炼出真正的巨无霸企业,企业在进一步的城市化过程中得到优化和淘汰。
第四,城市化过程实际上是技术革新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加速城乡一体化,从而利于农业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与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的素质会迅速提高。所以说,当前中国所进行的城市化运动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中国社会发生实质性变化的阶段。
中国社会中的许多问题都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增量中得到优化,尤其是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包括国民的素质结构。城市化为“住、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投资需求,而这种投资需求又为“住、行”的升级提供了可能。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一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与企业结构等都渐趋合理,总体经济的规模与质量不断得到壮大与改善。目前中国的企业结构中,更多表现为众多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集中度很低,很多企业技术落后,规模过小,应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或者是在增量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而城市化过程为经济的增量提供了可能。
中国在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城镇化,但是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出现了村不是村、镇不是镇的现象。城镇化从沿海向内地向中西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过程中汲取教训,按照未来经济发展以及生活适宜模式来规划城市的规模、城镇的结构以及乡村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推动城市结构、企业结构和村镇结构的合理发展,突出特色。如果合理发展了,那么就可以在交通设施、商业服务以及金融配制等方面实现合理的规模,从而实现经济的最优化。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即使实现了城市化,也只能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经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