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通胀以压缩中间阶层造成分化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1月07日23:42
  许多学者认为,在穷人的全部资产当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的比例比较高,因此在通胀中受到的损失比例也比较大;富人持有各种类型的资产,分布在现金和银行存款上的比例比较低,因此在通胀当中受到的损失比例较小。但是,上述分析有两个缺陷。其一是只考虑了居民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没有考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变化。其二是上述分析没有联系通胀发生的过程,因而自相矛盾。如果把通胀发生的过程忽略不计,只对比通胀发生之前和通胀完成之后的两个状态,那么经济学家认为:货币超发造成的结果是让所有以“元”计价的价格上涨相同的比例,任何两个价格之间的比率(真实价格)并不变化。

  本文的分析基础在于:首先,让我们关注社会上三个阶层的经济状况变化。这里暂且称下层为“农民工”:他们家里有一块农地,到城里来打工,大多从事非技术性工种。有些农民工随时准备回家务农,因此城市中的农民工供给具有弹性。中间是“白领阶层”: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在城市从事技术性工种。白领们即使来自农村,也不可能重新务农,因此这个阶层的劳动力供给是刚性的。最上层是“富裕阶层”,主要依靠财产和企业家精神获得收入。

  其次,让我们把通胀的过程分为前中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货币超发导致通胀预期形成;第二阶段是通胀预期推动资源品和资产价格上涨;第三阶段是价格上涨以成本推动的方式沿着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逐渐传递,直到100%地传递到消费价格。这是这一轮通胀的真实状况。

  通胀对各阶层经济状况的影响如下:首先,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从第二个阶段开始发生变化。在第二个阶段,资源品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导致富裕阶层的财产升值、财产性收入增加,导致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改善;在第三阶段,消费价格上涨导致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恶化。尽管“改善”和“恶化”的程度一样,但是由于“改善”比“恶化”来得更早。因此在第三阶段结束之前,“改善”的程度比“恶化”的程度更大。这样,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暂时改善了。

  其次,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在第三个阶段、消费物价开始上涨的时候开始恶化。由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接近维持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的水平,因此,有些农民工不愿意接受经济状况的恶化,选择回家务农。他们减少供给推动了农民工工资上涨。但是,一旦农民工的真实工资有所提高,一定会吸引新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因此,农民工工资水平还会在城市最低生活标准附近波动。换言之,农民工的真实工资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已经低得不能再低。最近几年农民工的名义工资之所以上涨较快,是因为价格上涨导致城市最低生活成本上升较快。

  最后,白领阶层的经济状况也是从第三个阶段开始“恶化”。与农民工不同的是,白领阶层的劳动力供给没有显示出足够高的弹性。高校扩招政策导致了 “文凭通胀”,更糟糕的是,这些得到文凭的高校毕业生即使来自农村,毕业之后也就失去了农民的身份、土地和务农的机会,别无选择地成为城市里的“产业白领”。由于这个阶层的劳动力供给快速增加而且缺乏弹性,从业者不得不接受越来越低的工资水平。据报道,一些地方和行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已经接近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综上所述,在这一轮通胀中,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暂时改善;城市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基本维持,但这个维持以一部分农民工回家务农为代价;城市白领的经济状况还在恶化。通胀以压缩中间阶层的方式造成两极分化。

  作者:吴庆 (来源:吴庆)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