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资金面回暖过猛 央行重启14天期正回购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01月11日20:08

  将给流动性泛滥预期打“预防针”,并不妨碍节前银行备付之需

  时隔近三年,央行11日重启14天期限正回购工具,数量多达600亿元。业内人士称,央行此举是直指目前银行间市场几近泛滥的流动性。而此次14天的超短期限操作,释放日仍在月内,并不会影响农历春节前银行

机构的备付之需。

  资金面回暖势头过猛

  央行发行公告显示,11日公开市场中招标的1年期央票,数量延续了10亿元历史地量,连续七周“岿然不动”。同时,11日央行还实施了600亿元的14天期限正回购,一举从市场中抽走了巨量流动性,为目前一跌再跌的资金价格踩了刹车。统计资料显示,14天期正回购在2008年以前曾经被阶段性使用,最近一次操作是在2008年2月14日,距今已接近三年。

  某大型银行上海资金运营中心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市场短期头寸十分充裕,在货币回购交易中,资金的成交价格已经自元旦以来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多数期限品种已较此前跌去大半。所以央行增大回笼力度,主要是针对近期的资金面回暖势头过快过猛,最终目的仍是警示银行风险管理。

  上述人士还指出,去年末因为银行存贷比考核、加息及准备金率上调等因素叠加,使市场资金面紧张得无以复加,机构之间严重“惜售”,令资金价格不断攀升。相关数据显示,自2000年银行间市场拆借、回购业务开启以来,去年12月30日的隔夜利率5.1098%高居历史第三,仅次于2007年10月的8.8332%和5.2154%。

  央票提量迎良机

  同时,超短回笼工具的重启也与央票地量发行密切相关。某大型券商债券交易员表示,加息之后发行利率连续补涨,阻碍央票提量的利差倒挂已得到较大改善,但央行依旧维持10亿元的地量。实际上,在11日的招标中,该利率再度上行10.54个基点至2.7221%,与二级市场也仅剩30余个基点的倒挂。

  另外,本周的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较上周大增,也是央行使出正回购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本周到期量为1110亿元,上周仅有180亿元,如果再延续上周20亿元的对冲量,势必进一步“纵容”流动性的泛滥状况。市场人士进一步称,下周多达2290亿的到期量,或许是央行加大央票发行量的良机,毕竟一、二级市场利差近期还有望继续缩窄。

  上述大型银行资金中心人士还称,资金面进入常态之后,商业银行考虑到央行、银监会等的监管“紧箍咒”并未放松,其信贷自主约束意识或许会有所加强,届时市场流动性有望回归中性,过紧或过松的情况短期内都不易出现。

  央行或再祭差别准备金率 1月信贷投放料将破万亿

  因信贷政策尚不明朗,同时为了扩大未来信贷规模调控基数,年初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难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1月份出现信贷井喷,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或将再次祭出。

  1月信贷投放冲动难抑

  “忙啊。”新年伊始,一位银行对公业务工作人员略带埋怨地表示,由于去年年底企业申报未批的贷款项目堆积如山,2011年第一周就得加班。

  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一季度信贷指标已下达至各银行分行;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在今年预期货币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银行将希望尽早放贷,1月份的信贷投放量很可能破万亿元。

  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则,银行一般会在年初突击放款;从投放节奏上看,全年信贷投放很可能呈现上半年规模大于下半年的格局。

  去年年底监管层对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及节奏的严控,使许多的企业贷款积压下来,这部分贷款很多都会在2011年初投放出去。

  上一年的遗留项目悬而未决,新一轮的贷款扩张已呼之欲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已于去年年底将2011年信贷规模计划上报。据悉,仅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大行大体上维持了2010年新增信贷规模的水平。而一市场人士称,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在资本补充后都有扩大2011年信贷规模的计划。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预计2011年银行新增信贷目标在7万亿~7.5万亿元,2010年前11个月新增信贷规模达7.44万亿元,预计当年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在7.5万亿~8万亿元的水平。

  去年7.5万亿元信贷目标的突破已成定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银行信贷投放冲动并非完全是年初信贷井喷所致。实际上,由于去年年底市场对2011年信贷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导致了“淡季不淡”,银行业去年在第四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信贷规模整体回升。

  这从浦发银行最新公布的业绩快报中可见一斑。周二晚间,浦发银行率先发布2010年业绩快报,为上市银行中首家,亦是两市首份业绩快报。

  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浦发银行的本外币贷款总额达11465亿元,比2009年底增加2176亿元,增长23.4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单计算发现,浦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大幅回升,从第三季度的287亿元飙升至672亿元。数据显示,浦发银行2010年前两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分别为612亿元和605亿元。

  对此,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谈煊指出,这一回升趋势与银行业整体的趋势同步,主要是受市场对2011年信贷政策不确定性预期的影响,主动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所致。“此外,由于定向增发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对浦发的信贷投放能力实现了部分补给。”

  前述市场人士则表示,从扩大基数的角度看,如果银行把去年的信贷规模冲高,有利于扩大今年信贷增速控制的基数,赢得更多的新增规模。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今年信贷投放节奏的控制可能不如去年严格,但如果1月份出现信贷井喷,监管层一定会有所行动。“比如说,对放贷过多的银行实施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去年10月份,工、农、中、建四大行与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共计6家银行被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期2个月,12月份到期后该措施延期3个月。而11月份,在存准率全面上调的同时,又有四大行和交行、光大等多家银行被差别上调存准率,为期3个月。至此,已有部分金融机构面临高达19.5%的存准率。

  进入2011年,伴随着年初银行信贷或现井喷的消息,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具体方案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据媒体援引接近央行人士消息称,对于各家银行的差别存准率,央行制定的计算公式为,银行上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充足率之差,再乘上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

  “冲动”银行将遭严控

  “我们还没有收到总行的相关通知,如果真的被实施差别存准率的话,应该在全行各个分支机构的额度上都有所调整。”一国有商业银行深圳分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尚不知道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但这个工具应该是针对不按信贷投放节奏,超量发放信贷的银行的“点杀”。

  在具体操作方面,据报道援引的消息人士称,考虑到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前三季度将给予商业银行依次递减的容忍度。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央行控制银行信贷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央行没有明确公布的情况下,只能说实施的可能性很大。“将来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也会发生变化,对于某些‘超速’的银行,利率可能降到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甚至为零。”

  凡是被要求上缴差别准备金的机构,应该及时调整信贷投放。

  伍永刚认为,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下,银行可选择相对较高的信贷投放速度,但必须以缴纳较高的准备金为代价;也可选择较低的信贷增速,同时享受较低的准备金成本。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需要在二者之间达成某种“均衡”,这应是监管层所需要的“适度”、“合理”的信贷投放与货币流动性。

  多样目的平衡

  “如果被实施差别准备金的话,我想无非就是缓一缓贷款。对具体业务的影响肯定会有,但不至于太大。”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商业银行要想避免被执行差别准备金率,可以减少贷款投放、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提高稳健程度。

  “现在企业的资金需求很旺盛,据测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大约是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1.5~3倍。与2009年和2010年不同的是,企业的需求在2011年将变得更加主动,银行肯定有放贷的冲动。”盛宏清表示。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回收流动性的主力军,但是各家银行的放贷冲动并不完全一致,四大行在某些时段会稍好一点,其他行有时会更强烈一些,这时如果统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四大行来说不公平,因此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如果建立起来,应该能更有针对性。“另外,对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GDP增长,虽然大部分预测都较为乐观,但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央行在调控方面更为谨慎的原因。”他表示。

  此前,央行内部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应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以更好发挥其回收流动性的政策目的。据消息称,在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同时,央行还有意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央行操作成本。

  目前,1.62%的法定准备金利率及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基本可以覆盖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此外,莫尼塔证券认为,央行具体政策不明朗这一现状,可能加大银行持有资金头寸的意愿,进而将阶段性推高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