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00384.HK)虽然风波不断,但近两年交出的成绩单似乎尚能令股东感到满意,只是,公司“钱”景未卜,一言难尽。
“钱”景未定的LPG
中国燃气在燃气销量以及利润上领先于规模与之相近的新奥燃气(02688.HK)和华润燃气(01193.HK),但在毛利率上显然输
了一截。
一切源于2008年时中国燃气进军液化石油气(LPG)市场。
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3月31日财年),中国燃气毛利率为20.72%,而新奥燃气和华润燃气2009年毛利率分别为30.17%以及30.98%。
究其原因,LPG业务在作祟。
2009-2010财年,中国燃气LPG业务收入为46.38亿元,利润只有区区7447万港元,以此计算,利润率约为2%。
在该年度102.12亿的总收入中,约占四成半收入的业务利润率竟是如此之低。
若剔除LPG业务后计算,公司利润率在30%以上。
大华继显投资咨询(上海)研究部主管王傲超称,液化石油气业务较低的利润率正是拉低整体利润率的关键,在天然气业务上,行业内主要企业的利润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有趣的是,竞争对手之一的新奥燃气已在2009年大幅削减LPG业务。2010年中报显示该业务收入仅占新奥燃气整体收入2.9%。
中国燃气在2009年年报中表示,由于在城郊与农村以LPG为主的燃气格局,故在2008年进军此市场,并收购国内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分销公司浙江中油
华电能源。
中银香港研究报告指出,积极的液化石油气产品线扩张可能推升长期利润率,但波动性也会随之增加。
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燃气在内地有140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覆盖20个省市、自治区,可接驳5889万人口,但同期华润燃气拥有的30多个项目覆盖人口已经过亿。
年报中不难发现,中国燃气的项目更多的在一些地级市、县城,人口较少,气化率较低。
国元证券(香港)分析师Amy Wong指出,气化率、人口数这些指标实际意义并不大,关键还是要看用气量以及燃气成本、售价这些直接的因素。
刘明辉股权谁可接盘?
2010年中,中国燃气的股权发生了不少变化,国资背景的海峡金融数次减持,而韩资股东SK汇能一再增持,其中一次是刘明辉减持4000万股转让。
第一大个人股东刘明辉被扣留后,市场更添猜测,其实际控制逾10%的股份是否会发生变动,公司控制权会否易手?
传闻称,海峡金融或再度增持购入刘手上的股份。2005年中国燃气曾公告称刘与海峡金融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分批实施。然而协议一直未完全执行,直到2010年年报中以一句附注的形式提及公司接到双方通知转让协议失效。这引来了部分怀疑,海峡金融是否会重新主张协议。
另外,有了解燃气市场的人士指出,可能会有其他大型燃气企业对刘的股份有兴趣。
燃气市场竞争较大,即便如中国燃气、新奥燃气和华润燃气这些大型上市公司,市场份额不过几个百分点。比如,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87亿立方米,而上述3家公司销量均不到40亿立方米。
并购是一种快速扩大业务的途径,近两年也不乏此类案件。
手持大量资金并拥有良好政商关系的国企无疑可能性更大。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燃气,
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等相似的企业是比较有可能的。
至于可能面临的垄断非议以及相应的反垄断审查,“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本身能源行业等公用事业就存在着垄断的情况,更何况像石油行业这种,从上游开采到终端零售均集中于有限的几个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
作者:伍永达 广州 (来源:伍永达)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