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2010基金表现不“给力” 百只基金濒临“清盘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14日10:01
  5000万元的资产净值,这是单只基金生存的“生命线”。一旦低于这一界限,就意味着该基金将面临清盘的危险。回顾虎年基金现状,基金表现整体不“给力”。在产品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公募基金总份额、资产管理规模却是双双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公募基金自身业绩表现不给力,留住投资者只能成为一厢情愿。粗略统计,有近百只基金已经濒临“清盘线”。

  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表示:“投资者只有一个选择,不要买有清盘可能性的基金。我们从来都不建议投资者长期业绩不好的小公司发行的新基金,或者规模太小的老基金。基金只有做好业绩,自然会受到投资者的信任,把规模做上去。如果本来规模就小又运作的不好,有一部分人先赎回,基金规模就会更小,清盘风险加剧,后面的人更吃亏。

  市场现状

  濒临清盘红线 基金“无人打捞”

  靠天吃饭,管理费照拿,业绩一直不见好转,这是许多基民对绩差基金最不满的地方。一些清醒早的基民及时忍痛割肉,基金规模不断缩小,便留下一些执着的基民死守濒临清盘红线的基金。

  华富策略精选和天治创新先锋都是2008年成立的基金,建仓时机不算差,但是由于当时处在熊市,募集资金十分困难,两家公司又都很小,缺乏品牌吸引力,一直难吸引到客户,因此时常在清盘生死线上挣扎。二季度末,这两只基金的份额规模分别为0.51亿份和0.46亿份,已经连续多日净值低于5000万。

  根据相关规定,连续2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但雪中送炭的7月行情,让这两只基金终于松了一口气,资产净值也恢复到5100万元和5800万元。

  可是8月份以来的震荡,又给基民敲响了警钟,濒临清盘红线并不是一时的风险,可能再次重演。公募基金至今未见有基金清盘,总是能重返生死线,所谓的清盘基金“无人打捞”。

  一年规模缩水1700亿

  基金表现到底如何,看看整体资产规模就能略知大概。就在2010年,基金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同比缩水1700多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共有704只基金产品,资产管理规模总计为2.48万亿元,同期的份额规模为2.42万亿份。而在2009年,在基金产品仅为557只的情况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5万亿元,份额共计有2.45万亿份。

  也就是说,2010年,在大幅增加147只新基金的情况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却大幅缩水1700亿元,份额也减少300亿份。很简单,如果剔除上述新成立的基金首募的2000亿元,那基金资产规模无疑将缩水更多。

  热点聚焦

  40只偏股基金规模偏小

  毫无疑问,基民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基金份额的大幅下降,其中偏股基金受到的冲击更大。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就在上述494只基金中,有40只基金的最新份额规模均在2亿份以下。根据相关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那基金基本就要“清盘”了。

  而这样来看,诺德主题最新份额为5100万份,表面看几乎是距离清盘条件最接近的一只基金。此外,盛利配置、东方策略成长最新份额均在5300万份左右,也在“清盘线”附近徘徊。此外,宝盈中证100、信达澳银精华、万家双引擎、天治趋势、汇丰晋信2026等基金的同期份额均在1亿份以下,相对也比较危险。

  57只低风险基金“凑热闹”

  与此同时,部分低风险基金份额规模也来凑热闹。统计数据显示,44只债券基金、13只货币基金(分类单独计算)最新份额规模也均在2亿份以下,处在濒临“清盘线”的危险区内。

  以债券基金为例,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浦银安盛优化收益C、农银汇理恒久增利C、信达澳银稳定A的最新份额规模都很小,均在2600万份以下。单从这一点来看,上述3只债券基金的“清盘”压力岂不是更大。其实,如果考虑到上述基金的其他分类份额,其清盘压力反而不大。以浦银安盛优化收益C为例,其A类份额的最新规模为6600万份,那这样来看其清盘压力也存在,但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悲观。

  此外,货币基金也存在同样的状况。华泰柏瑞货币A份额仅为1700万份,但算上B类份额,那其规模接近2亿份。

  原因分析

  清盘条件过于苛刻

  目前,法规上并无强制清盘的条款。市场各方能参照的,只有《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若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基金清盘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一只基金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另外,一旦一只基金规模跌破5000万元,基金公司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营销力度,争取到更多的申购资金并脱离生死边缘。最后,基金公司还有一张“保底”牌,那就是公司掏钱申购自己的基金。

  综上所述,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真空”,目前作为退出机制之一的基金清盘,相比基金发行制度,显得很不完善。

  业绩不给力是主因

  其实,谈到份额缩水的原因,那就是基金整体表现不给力。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393只开放式偏股基金尽管整体飘红,但去年全年平均涨幅仅为2.09%。其中,仅有221只基金同期业绩上涨,占比仅为56.2%。也就是说,去年买基金,赚钱、赔本的几率几乎是五五开,这样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小。如果把时间延长到过去三年,那同期累计上涨的开放式偏股基金仅有32只,更是少的可怜。

  此外,2010年,新基金密集发行,结果就是发行渠道特别拥挤,甚至造成投资者的“审美疲劳”。新基金发行的困难,自然要找很多“帮忙资金”加入,而在新基金打开申赎后,这些“帮忙资金”也会撤走,赎回加大也在情理之中。(中国经济网综合)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盛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