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风控与投资能力 中外资银行殊途同归

来源:投资者报
2011年01月17日03:38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李雅琪

  风控能力和投资能力究竟能不能达到平衡?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还是个难题。这从2010年到期产品的情况看就能知道。

  不论是外资中资,银行都需要飞越一次,打破各自的魔咒,谁说激进爱冒险,就只能多亏损;谁说稳定的投资,就换不来

高收益?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只能如此。各自的投资风格,产品设计,投资团队等方面因素,决定了各自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能力,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且这种差异不仅限于中外资银行,而是银行之间普遍存在。

  风控与投资 冰火两重天

  风险控制能力是指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亏损的可能性和达标比率。投资能力指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到期收益的高与低。收益越高,说明银行的理财能力越强。

  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于,风控能力好的银行,投资能力却不见得高;而投资能力高的,风控能力又差。风控与投资能力,往往形成对立容易,达到平衡却难。由于外资行与中资行的投资风格迥异,这样的现象在他们身上总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2010年到期的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外资行偏爱挂钩型,中资行偏爱债券类。前者产品风险高,所以到期达标率仅为70.03%。中资行的发行规模是外资行的20倍以上。其发行的债券类等低风险产品为保本型保证收益类产品,风险和存款相当,出现亏损的可能性较低。整体看,中资行到期达标率为95%。

  今年到期产品前50只均为挂钩型产品,普遍收益高于债券类产品。

  但这并非能证明风控与投资能力的完全对立。以理财能力综合榜单前两名(恒生和交行)为例,前者平均收益居首,而风险控制能力也在80%以上;后者虽发行债券类产品居多,但同时发行的股权类产品,也均获得最高收益。

  外资银行 爱风险易亏损

  大多数外资行,依然把结构型产品作为主要投资类型。如果将其发行的理财产品贴上形容词标签,应该是这样几个:风险高、收益高、亏损、产品复杂。

  结构型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之中,是风险最高的一类。它多投资于高风险市场,且产品结构限制和降低了获得最终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

  据统计,该类产品已经涉及所有的投资市场和投资指标,品种囊括了股票、基金、期货、外汇、现货。而在这五大投资市场之中,原生和衍生的产品及指标也有所涉及。

  挂钩指标的丰富性,也包括其所同时具备的风险性,这就需要投资者对各类投资市场均有所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选择和掌控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讲,投资难度大,预期收益也难以达到,且最终亏损的可能性很大。

  正如前面提到的,外资行预期收益达标率仅为七成。换言之,有三成会出现不达预期和亏损的可能。

  外资行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降低亏损。今年以来,不少外资行推出保本或者部分保本的挂钩型产品,这应该是非常好的尝试。

  假设结构型产品,设定保证本金势必降低最高预期收益,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这样的投资更值得尝试。

  中资银行 偏保守收益低

  中资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风格,基本上还是以低风险,低收益为主,以债券类居多。

  债券类基本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从发行到结束不会发生过大的波动,最终的收益结果也可预期。如一些短期债券,都是事先约定好收益,到期按照约定执行。

  根据投资市场规律,低风险产品势必低收益。中资行一味以低收益产品来占领市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长期发展,会产生限制。

  理财产品最初发行,就被冠以高息揽储的称号。这仅比存款高一点,实际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单;而这作为投资产品立足于理财市场,势必不构成竞争力。而银行理财产品较火的年份,大凡都有在股票、基金市场波动较大,大量避险资金退出的背景,它只是全面充当退而求其次的鸡肋而已。

  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填补了家庭理财投资份额,占领了中低风险投资产品的领地。债券类产品的最高收益率,勉强为同期存款利率的两倍。

  2010年12月CPI同比上涨4.4%,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应该高于同期CPI,才可能起到对抗通胀的作用,而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2.77%。还无法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

  外资本土化 中资国际化

  2010年到期的理财产品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部分中资行发行了为数不少的结构型产品,并且收益战胜了外资行发行的产品,获得排名最高收益。其中就有民生、中行工行

  民生和中行与黄金挂钩的产品,工行收益权挂钩产品,都是结构型产品成功尝试的典范。

  外资行中,东亚银行多款信贷类产品到期,打破了此类产品仅中资行发行的格局。还有渣打发行的市场联动系列,挂钩于利率,由于利率波动幅度低,收益一般,风险较低。

  不仅如此,恒生今年发行的与股票挂钩的产品,原本是高风险,收益最高20%甚至更高。而它在设计之时,给予投资者保本或者部分保本的承诺,同时降低收益,最终收益在10%左右,就达到了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中资行正在尝试发行低风险结构型、组合投资类及信托投资类产品;外资行在尝试增加理财产品的安全系数,降低风险性,摆脱零收益、产品亏损年的负面影响。

  中外资银行的投资风格越来越相似,中资行增加创新,外资行注重风险。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对理财市场的发展应该是日趋有利的。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