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4日晚间宣布,将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人民银行2011年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的第7次上调。
此次上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9%的历史高位,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5.5%。粗略估算,此次上调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500亿元左右。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将是通胀之年,即将公布的12月份经济数据中CPI可能会回落到5%以下。但随着春节的来临,预计至少在今年上半年,CPI会重新反弹到5%,甚至达到6%,这是由于中国内地过多的流动性造成的。他预测,今年上半年,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200个基点以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加息举措很可能在春节之前就推出。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95万亿元,超出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4000多亿元。同时,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高达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超过年初预定17%的目标。
与此同时,在信贷投放冲动下,2011年信贷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消息称,商业银行在今年开年第一周累计信贷投放数量达到5000亿元。
此外,分析认为,对冲外汇占款增加形成的流动性压力也是央行火速出手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外汇占款增加迅速,仅12月份就增加4033.18亿元。去年全年累计新增3.26万亿元,给央行对冲流动性带来了较大压力。据预计,今年新增外汇占款仍将保持在4万亿左右。在央票发行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将成为常态化工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1月5日在媒体上撰文称,2011年一季度政策调整压力会非常大,这种压力可能会持续到二季度。所以年初启动密集紧缩政策可能性较大,一季度可能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汇率,以缓解物价压力。
屈宏斌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好转,中国决策层应当一心一意反通胀。如果上半年所预期的政策措施都能够及时地、果断地推出的话,随着下半年政策效应的显现,CPI通胀应从5%到6%的水平逐步回落到4%左右的水平,通胀将被有效抑制。
屈宏斌建议,未来的六个月里,宏观政策方面应该一心一意地反通胀。除了个别的对应食品价格的一些特殊政策之外,应该加大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让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是适度从紧,而不是所谓的稳健政策。具体讲,就是数量型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及新增贷款的控制,仍然会成为两个主要的政策手段。其作用会更直接,对收紧流动性更直接、更有效。加息有用,但是加息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加息不能频繁使用,加息幅度不能太大,过度地加息反而会引来更多的热钱流入,从而冲销部分贷款收紧的这种力度。
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屈宏斌认为无需担心。他说,汇丰预测美国经济今年会有3.5%的增长,比去年的增速高,这表明美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问题。
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内需也不会随着经济刺激影响的淡出而下滑,原因在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很多省份报出的“十二五”规划里面,号称“十二五”本地区GDP翻一番,意味着平均在未来五年里面,这些省份希望GDP增长15%左右。应该说投资冲动高涨;其次,10多万个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后续投资将是投资放缓的底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消费潜力巨大。本轮经济复苏已渗透到劳动力市场,鉴于工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80%,这将提升家庭消费能力。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的改善,消费倾向可能得以提升。加息则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对消费有帮助。因此,货币收紧不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
屈宏斌强调,总而言之,通胀是今年的主要风险,政策层面要全心全意反通胀。政策执行方面,赶早不赶晚,如果政策出台及时,下半年通胀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链接>>
通胀成消费者最大隐忧
【记者阮修星北京报道】“持续上涨的物价已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事情,已对居民生活信心产生了一定冲击。”这是记者从日前在京举办的2010消费者信心指数年度发布会暨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获悉的信息。
这份由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台湾辅仁大学等共同完成的调查显示,2010年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消费者信心总体上企稳,消费者在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和就业状况方面的信心较积极。
2010年第四季度,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分指数分别为121.1、97.0、109.4和63.7。2010年,大陆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大陆、香港和澳门消费者对经济发展信心都表现积极。尤其是大陆,在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指数的高于120,呈现非常积极的信心状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物价水平、购房和个人投资方面信心消极,特别是物价信心和购房信心明显不足。
调查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物价分指数分别为63.9、49.7、51.2和47.6,环比均显著下降,显现出消费者对于物价非常消极的心态;从全年来看,大陆、香港和澳门去年四个季度的物价分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都在第四季度达到最低,说明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忧虑在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虽然居民对生活的信心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通胀已经对居民生活信心产生了一定冲击。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生活分指数分别为118.3、102.5、92.4和70.1。从大陆、香港和澳门来看,与上个季度相比生活分指数分别下降3.4、3.0和4.6。
此外,房价不降和股票不涨的现实,已使消费信心严重受挫。调查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购房分指数分别为71.0、60.8、50.9和94.4,仍然显现出消费者对于购房信心不足。
调查认为,消费者对物价和房价的信心消极是拉低消费者信心总指数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背景下,要在未来一年有效地提高消费者信心,缓解甚至解除消费者对通胀和高房价的担忧将是努力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