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来源是年化平均利率在1.5%左右的短期资金,而投向却是票面利率普遍在3.5%以上的中长期债券。但随着资金面的逆转,城商行以往稳获2个百分点以上套利空间不复存在,此类交易对短期资金的刚性需求则进一步放大资金价格波动幅度。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短债长投是银行流动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做法,但目前不少城商行却频频如此操作。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多位债券市场人士处了解到,由于过去两年间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价格持续维持低位,其与长期债券收益之间的套利空间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参与其中。
“用拆入的低成本短期资金,去拿一些票面利率高、流动性好的中长期债券,如果操作得好可以获得不菲的套利收益。但这种做法并非没有风险,如果资金面快速逆转,就会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位券商固定收益研究员称。
结构失衡产生套利空间
记者从多位市场专业人士处了解到,过去两年间隔夜及7天的短期资金价格一直在年化1%至2%区间震荡。而2010年1月以来,国债、金融债等流动性较好的债券票面利率均达3.5%以上;中票、短融券、企业债、公司债等流动性稍次的债券票面利率,更是在2010年震荡走高。以发行成本最低的短融券为例,其自2010年9月份起发行票面利率开始突破3%;而中票、公司债的发行票面利率则一直维持在5%左右,企业债则数度突破7%的高位。
这一利率格局,再加上银行间市场持续宽松且充裕的流动性,形成了颇为明显的套利机会。“银行可以持续拆入成本只有1.5%甚至更低的短期资金,同时拿一些票面利率3.5%的一年期或者时间更长的债券,每年的净收益就有2%甚至更高。”华南某股份制银行资金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多位研究人士称,目前在银行间市场参与此类套利的主力为城商行。“大行在流动性管理上有更高的标准,不会轻易参与这种资金期限不匹配的交易。”前述券商固定收益研究员称。
短期资金面紧张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套利空间如果操作得当,可以相对安全地获得套利收益。但如若成为市场普遍行为,则容易产生系统性流动风险。
“这种套利交易,需要确保能够从市场不断拆入低成本的短期资金,这就等于形成了一个刚性的短期资金需求。一旦资金面发生逆转,其他机构也需要从市场拆入资金,就很容易导致短期资金价格飙涨。比如近期央行持续紧缩资金面,隔夜拆借利率在1月21日开盘就曾经达到匪夷所思的10%,最近几天收盘价格也都在7%左右。”一家外资行总行资金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多数受访人士均表示无法确切统计有哪些城商行参与此类套利交易,套利交易牵涉资金规模亦难以准确估算。但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当下的短期资金紧张局面再持续一段时间,参与此类套利交易的机构很有可能录得亏损。此外,如果无法继续从银行间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参与交易的城商行均将面临颇为严峻的揽储压力,这对主要资金来源为成本较高的财政存款的城商行,亦是另外一重挑战。
记者注意到,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1月下旬起7天期的银行间拆借、质押式回购以及买断式回购利率均持续飙涨,截至目前尚无任何回落迹象。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