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22岁的小昭骑着摩托车在山东省鄄城县工业园区兜了几个圈子。他盘算着,到底要不要辞去苏州工业园那家水处理厂的工作,回到老家打工,那里已经建起了很多工厂。
他姨妈家在苏州,他在那里已经干了3年,心里也有依靠。
“时间一长就‘够’了,还是家里好。”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如果县工业园的厂子能赚钱,他不想跑那么远了。
但他担心回来赚不到钱。在苏州那边,如果加班多的话,他每月可以拿到3500多元。
鄄城工业园区的企业,平均薪资在1800元左右。记者春节期间两次现场探访这个园区。几家企业围墙拉起人力招聘的横幅显示,工资待遇在2300元至3500元之间。考虑到当地的消费水平,这一薪资并不逊于小昭在苏州打工的薪水。
但小昭依然有顾虑。他担心这个工业园里的企业“钱上不准头”,就是说,工资待遇不稳定、没什么保障。而苏州那个水处理厂从不拖欠工资。
小昭的心理,在记者老家很典型。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虽然希望多挣钱,但也担心“讨薪难”。过去多年,有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事件时有发生。
看上去,局面正在改观。因为,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制造业发达的沿海区域,比如深圳、苏州等地,连续几年出现“民工荒”、“招工难”,农民工似乎成了卖方市场。比如,许多电子制造业巨头为了招募工人,不惜血本,远赴内地县城设摊拉人。部分企业为了防止春节后人力流失,还提高了薪水留人。
从2010年12月27日到2011年2月7日,记者注意到,富士康(昆山)、联滔电子(昆山)、四海电子(昆山)、江苏鑫辉太阳能、苏州启基公司的招募广告持续不断地插播。它们开出的薪水基本在2200元,部分厂家甚至已将年龄放到更低。
“园区企业招工确实不容易。”鄄城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人士张纯广对记者说,一是绝大部分劳动力主要还是看重薪水,当地企业开出的薪水相对沿海发达地区,确实有所不及;二是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人力争夺趋势确实越来越明显。
将视线拉到黄河西部的河南省,记者查阅到,为了能给富士康工厂凑够人力,郑州周边县市政府部门甚至立下军令状,去年年底前就要完成招募任务。
不过,张纯广不认同“民工荒”这个概念。他说,“招工难”是个相对的话题,之所以难,与人力结构、产业转移有关系,是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中国劳动力规模依然具有优势。
以鄄城为例。这是个农业县,本地人口近80万人,农业人口占比约78.5%,过去几年,普通劳动力年薪根据不同行业一般在5000~10000元,如今虽有提高,但仍低于沿海。
不过,在沿海企业吸纳大量人力后,当地熟练工人明显短缺。张纯广表示,这对职业培训、教育也提出了市场要求。
小昭在苏州水处理厂做的是简单的机器操作,半流水线的活。他说那一点都不难,稍微培训一下就能上岗。不过,他说正因为不难,时间长了,他反而觉得没意思,感觉学习不到什么,回家也许能改变一下。
不过,村里在威海一家造船厂从事电焊工作的王洪雨说,老家的工资即使上来,他也不愿回来,主要是没新鲜感,想在外面再闯几年。
这可能正是之前外界一直讨论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心理。他们有一定文化、技能,不满足于黄土地,渴望更多接触外界,追求现代生活。记者村子里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一半从事建筑业、厨师、电焊业,一半在沿海工厂。
张纯广表示,这种局面也在快速改观。因为,产业迁移趋势不可逆转,当地一定能成为东南沿海制造业新的承接地。事实上,当地正在与沿海许多重点企业进行谈判。
就连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也关注过当地。早在2007年,记者与他在昆山见面时,记者一开口,他便断定记者是菏泽人,并说对山东许多地方都有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