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加息释放的信号以及受节前及冰冻灾害的影响,将于明日公布的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业内普遍预判为冲高“破5”已成定局。但相比于此前市场预判的“通胀压力将随之减弱”,多数专家昨日表示,受用工荒、输入性价格上涨、价格上涨预期和货币流动过剩等因素影响,2、3月份CPI仍将高位运行。
“估计在5.4%左右,节日需求旺盛、南方冰冻天气、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和翘尾因素是1月CPI高企的主要原因。”包括信达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吕立新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进入2、3月份,尽管春节和冰冻天气对物价的影响将会减弱,但是同期基数较低、翘尾因素过高两因素会继续作用于物价,同时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将于2、3月份开始发力。
以用工荒为例,吕立新认为,尽管节后用工荒是经常现象,但今年以来,水、电、煤、气、房租价格上涨致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上涨,促使返乡就业人员增多,“工荒”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劳动力成本上涨,将最终通过终端产品价格来表现,催生终端消费商品和终端服务价格上涨。
此外,在中国社科院经济学专家徐逢贤看来,由于此前企业在消耗库存原材料,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上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成品层面并未过多体现。但进入2、3月份,大多企业原材料库存消耗殆尽,新生产出的商品价格将会出现明显上涨态势。
此外,他指出,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中小企业担心经营压力而停止生产,影响了社会总产出,供给矛盾将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