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新股在破发与大涨间蹦极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2月18日05:16

  对于新股申购族来说,上个月的投资经历无疑是惨痛的,特别是18日这天5个上市新股全部破发。由此,还引发了该不该继续申购新股的讨论。不过到了这个月,情况似乎开始好转了。本周二也有5个新股上市,结果全部大涨,其中有的涨幅还超过了50%。由于这批新股申购者不多,中签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坚持申购的投资者,也就成了大赢家。前后不到一个月,其境遇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当然,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新股时而破发,时而又大涨,类似蹦极式的走势还是很值得思考的。去年年底开始,新股又一次出现破发势头,并且在今年1月发展到凡上市便悉数破发的严峻局面。有人说,这是因为新股发行市盈率偏高的缘故。这当然也有道理,但问题是在这之前发行的新股,市盈率同样也很高,但却非但没有破发,有的在二级市场表现还相当好。这又该怎么解释呢?这里的关键问题是1月沪深股市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行情,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下了一个台阶。此时,由于货币供应吃紧,资金市场上回购利率大幅度上涨,导致股市供求失衡,新股上市也乏人问津,自然就普遍出现破发的局面。到了2月,股市有所回暖,股指也上涨了不少,大量资金回流,市场上随之又有了“炒新”的条件。于是,刚上市的新股就重新成了“香馍馍”。问题还在于,在此刻上市的新股,因为发行时正逢新股大面积破发,所以申购者不多,报价也就比较谨慎,发行市盈率相对也就比较低一些,这样到上市时,其股价上涨自然就有了更好的条件。所以,从本质上讲,新股上市是否破发,尽管发行市盈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二级市场的环境。

  这样说,绝无为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辩护之意。笔者只是想指出这样一个实情:即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并非是其破发的决定性因素,在这里起到更大作用的是上市时的二级市场表现。在新股发行时,人们都会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给股票估值,应该说,在多数情况下,此刻的发行价是反映了市场对相关股票价值的一致预期。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应该承认,即便是高市盈率发行也是合理的。但是,市场是发展的,股票从发行到上市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现在一般也就两、三个星期,在这段时间中,企业的基本状况通常不会有大变化,但是股市行情却可能发生较大的改变。如果此刻恰逢大幅度下跌,市场平均估值水平下降,那么新股破发也就在所难免。反之,则其上涨空间就可能被放大。

  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各方对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诟病很多,这也是有道理的。新股发行如何理性定价的问题,在一级市场上的确没有真正解决好。通过制定必要的制度以及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对新股发行价格进行硬约束与软约束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投资人还需要形成这样一种风险意识,即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不能仅仅满足当前市场的合理估值要求,还要满足未来几周(对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而言)、几个月(对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而言)乃至未来几年(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的估值需求。在充分评估以后阶段的市场风险,并且对此作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后,再来确认新股的发行价,才能说是真正理性的。考虑到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那么在新股定价时留有余地以提前应对二级市场可能产生的波动,应该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机构投资者为了能确保申购到新股,往往会人为抬高申购价,没有给新股留出二级市场波动的余地,个别甚至还透支了未来二级市场的运行空间。正是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导致了新股发行市盈率偏高,缺乏应对二级市场波动的风险,使得新股屡屡破发。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新股经历了从上市即告破发到上市后大涨的蹦极式表现,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如何提高作为定价主体的机构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强化其对市场走势判断的把握程度,的确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