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常常将资金面的紧张归咎于宏观经济环境,而忽视了A股资金池本身的千疮百孔。
2010年,上证指数下跌14.3%,远超出当年初绝大部分机构的预计。资金面的紧张确实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将资金面的紧张完全归咎于货币政策收紧并不合适。
虽然2010年货币政策有所收紧,但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新增贷款7.95万亿元,广义货币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这两大数据虽然比2009年的9.59万亿元新增贷款以及27.68%的M 2同比涨幅要低,但还是远高于2008年前的水平,2008年新增贷款创历年新高,也才4.91万亿元,M2同比增幅为17.82%。
造成资本市场资金面紧张,也许正是资本市场本身。
万亿失血
一边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一边是巨大的抽水管道,股市资金池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A股上市公司喜欢采用几乎毫无成本的转增股本方式分红,却不喜欢给投资者支付真金白银。
来自中证登的数据显示,按红利发放日统计,2010年,A股上市公司实际发放给投资者的现金红利金额为953.16亿元。
跟A股上市公司超过27万亿的总市值,以及接近20万亿的流通市值相比,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虽然现金分红也有除权问题,但毕竟算是上市公司在不断融资之余,给予投资者真金白银的回报,这些资金留在市场,将会实际增加A股资金池的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增量资金流入,仅仅依靠不足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分红,实在不足以弥补每年IPO和再融资抽走的庞大资金。
IPO和再融资每年从A股市场抽走巨额资金,2010年,这一数字更是惊人。数据显示,2010年IPO家数达到349家,242个交易日,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44家公司上市。IPO融资金额达到4932.305亿元。
除了IPO外,通过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也达到170家,平均每个交易日有0.7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融资金额高达3771.756亿元。
配股数量虽然不多,但2010年也有18家公司实施配股,合计融资1438.218亿元。
由此可知,2010年上市和再融资合计从A股市场抽走1.01万亿元的资金。
IPO和再融资的过于频繁尽管已经引发市场的众多质疑,但是IPO和再融资毕竟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而在交易环节的众多“渗漏”,却是细水长流,侵蚀着A股市场的资金池。
709亿元“渗漏”
除了IPO和再融资外,证券公司收取的投资者交易佣金也是一个主要的抽水管道。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部106家证券公司实现证券经纪业务及服务净收入1084.9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部分资金虽从A股抽离,但是证券行业有着庞大从业人员,的确为投资者提供了服务,且终会有部分资金通过券商自营等方式回流A股。
相对IPO、增发、配股及券商收取的佣金,交易所经手费、印花税、证券交易监管费等三项费用,从A股资金池抽走的“头寸”要少得多,但是,这部分资金不会直接回流A股,因此每年的“渗漏”却不容小觑。
交易所经手费由交易所收取,而印花税、证券交易监管费则由交易所分别代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收取。
从收取比例来看,三项费用在每次交易的收费均相当低。
其中,交易所经手费方面,深市按成交额的0.01475%收取,沪市则按成交金额的0.011%双向收取;印花税按成交金额的0.1%单向收取;证券交易监管费最不为投资者熟知,其收取主体是中国证监会,按成交额双边收取0.004%收取。
虽然在单笔交易中,三项收费均非常低,但是累计一年后,其规模相当庞大。
据记者统计,2010年,沪深两大交易所的交易经手费会达137.56亿元,分别为深交所70.86亿元和上交所66.7亿元。
而对中证登2010年的代扣印花税情况统计表加总显示,2010年A股印花税合计达到528.37亿元。
按照2010年沪深两市合计54.34万亿元的交易总额计算,当年收取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则为43.47亿元。
上述三项费用合计高达709.4亿元。
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的2010年,仅仅是三项费用中绝对额最低的证券交易监管费一项,就已经大大超越A股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基金业为投资者创造的利润。
来自好买数据显示,2010年,60家基金公司的总盈利仅有27.68亿元,而创造出这部分利润的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合计达到2.5万亿元。
如果将沪深交易所的收入跟A股超过两千家上市公司相比,2009年合并报表的营业收入,能够超越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分别只有220家和2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