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CPI权重调整引争议 通胀研判现分歧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韩启
2011年02月21日15:10

  当面对一个低于预期的CPI数据之时,您会持有一个怎样的态度呢?欣喜、庆幸、反思抑或是质疑。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4.9%,而这一大大低于预期的数字并未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同,反倒是引起较大质疑之声,该争议的焦点集中在CPI权重调整对于CPI的影响上,而由此也出现了观点交锋的两派,一方认为新方案人为拉低数据,另一方则认为影响微小。

  如果抛开这种争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通胀状况,而在这种形势之下,未来的政策又会面临怎样的一个调整。

  相反的论调

  当1月份CPI数据出来之后,一网友在其微博上如此写道,“改变温度计的刻度,病人就可以不吃退烧药,让他的家人也高兴,感觉他的病好啦,调整CPI权重,原来玩数字游戏也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实际上在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数据之前,市场已早有传闻称,“由于统计局对于CPI权重进行了调整,1月CPI将比市场预期的5.2%低0.3%。”

  而对于这样的说法,国家统计局显然也注意到了。面对质疑,国家统计局在发布1月CPI数据的同时还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详述统计权重调整前后的统计数据,坚决否认上述说法。

  统计局表示,利用2010年的旧权数构成和2011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八大类别价格指数对1月份的总指数进行了测算,同比涨幅为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4.942%降低了0.024%。

  不过有意思的是,面对统计局的上述说辞,却出现截然相反的论调。

  “从统计局的解释来看,调整影响不大,我也同意调整不是CPI低于预期的主因。”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说。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对新金融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他看来,统计局说得非常清楚,调整前后差别微小,担心是没有道理的,而CPI低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涨幅比预期低,政府之前采取的一些措施无疑在短期内起到了效果。

  不同质不可比的失误?

  不过,新金融记者也注意到,中邮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此次调整中主要是提高居住类产品比重4.22%,食品降低2.21%,由于居住类价格涨幅不及食品类价格涨幅,初步估计受此影响当月CPI 同比数据降低了0.32 %,使当月数据低于预期。

  而国海证券认为,权重的调整对于下拉CPI 的同比增速确实有所贡献,大概在0.2-0.3 %左右。并不是如统计局所宣称的没有影响。

  其实,对于统计局的解释,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国家统计局在分析新旧权重测算的1月CPI时,也犯了统计上的不同质不可比的失误。”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今年CPI商品篮子权重大调, 1月CPI实际上就开始以2010年全年作为价格指数序列的对比基期,而非去年1月。去年全年CPI同比增长3.7%,而去年1月份为1.5%,且去年CPI环比呈正数。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以去年全年作为对比基期的1月CPI同比数据,技术性地低估了当前通胀,另一方面新权重以去年全年为同比基数,而旧权重的同比基数为去年1月,并无显著可比性。

  例行调整缘何争议不断

  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每五年将对CPI的对比基数进行调整,今年恰逢对CPI进行第二次例行基期更换,实际上去年统计局也就此“吹风”过。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和当前的消费结构相匹配,由于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下降了,对应食品这块占CPI的权重也应该有所下降。

  客观来讲,降低食品类的权重,提高居住类的权重也是市场多年呼吁的,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国家统计局的这项举动并未收获多少赞誉相反却遭受更多责难,其图文并茂苦口婆心的解释没有打消猜疑反而助长猜疑。

  分析人士指出,CPI的权重构成和调整的半公开半透明的状态是加大这种质疑的主因,而中国统计制度的不透明,已经影响到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实际上,统计局基于何种理由进行调整、如何调整,是仅对八大类商品权重进行调整,还是对八大类中的商品和服务等子项权重以及子项商品采样也做调整,以及调整后的八大类和262个商品、服务子项之权重究竟多少等,市场都无从知晓。

  实际上,在专家看来,当前市场质疑更多反映的是CPI等经济数据在统计方法、统计样本归类采集、统计模型确定和统计数据发布过程等方面不公开透明、较高的信息闭塞及不对称性。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认为,统计采取的抽样调查形成的偏差最容易出现在抽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选择上,而目前居民样本调查最大的偏失应该出在“分配差距”的反映程度上。而这方面的数据,连最基本的基尼系数都不能统计和公布出来,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研判通胀现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CPI低于预期之后,券商对于未来的通胀形势判断却也出现分化。

  天相投顾认为,从国内流动性情况看,流动性过剩压力已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大幅释放,目前的物价涨势很可能是之前货币冲击波的一种滞后反映,这意味着当前物价涨幅很可能已经接近本轮物价上涨的峰值。

  民族证券指出,低于预期的CPI表明自去年以来CPI正得到遏制,短期将见顶回落,通胀压力缓解。

  中金公司表示,1 月份CPI 显著低于预期将拉低了全年余下11 个月的基数。我们对全年CPI 平均4.5%的预测面临下行风险。

  不过,渤海证券则认为,未来抗通胀任务依然艰巨,“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并不会因为CPI 暂时性被拉低而削弱,相反会因为信贷发放过多而相对较多地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2 月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将视2 月信贷投放而为,而加息时间将推后至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未来3 到6 个月央行还有至少两次25 个基点加息的空间。”国都证券如是指出。

  

(责任编辑:孟先亮)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