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吃馒头,爱吃小笼包,不知税率有没有差异。其实吃馒头包子的只关心最后的零售价,政府向企业和中间环节收多少税本不重要,但当成本上涨到零售价绷不住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比之前愿意花钱了,但仍放不开。吃着馒头还惦记着存钱。愿意花钱是因为对中国整体经济和个人就业稳定有比较高的信心,放不开是因为担心生活成本不断抬升而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两相比较,消费动机还是没能全面超越储蓄动机。
还没拿奥运冠军之前,中国政府、企业和家庭都已经是世界储蓄冠军了。现在,占中国GDP一半以上的钱被存起来了。相反,中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仅为36%,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最低水平。美国的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为70%,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在GDP中占比也能达到50%-60%之间的水平。储蓄支持着主要靠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投资在GDP增长中所占比例接近50%)。
中国人的高储蓄还能坚持多久?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家杨涛、张俊森及清华大学经济学家周绍杰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发表的一份新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家庭2007年储蓄占GDP的比例是22%,可能是一个开始滑落的顶点。基础设施投资完成的比例越来越高,更激烈的竞争使新基建项目和其他业务的回报递减,中国企业利润增速或放缓,政府收入增长也将放缓。
此外,“人口红利”时代也将结束。至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上升到38.9%(目前只有11.5%),比早就老龄化的日本还要高,是同期预计美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近两倍。老年人退休收入不如从前,储蓄增量也会下降。
至于中国人面临的通货膨胀,开始可能会提高恐慌型储蓄,但储户迟早会发现,储蓄也挡不住负实际利率下资产的损失。当薪资增长赶上物价 (主要是食品价格)升速时,只能增加开支(中国人食品开支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平均相当于西方人的10倍)。收入较低的家庭可能无力存钱,甚至动用存款。
通货膨胀导致的紧缩政策也会改变储蓄率。比如,加息是一个可以弥补储户损失的办法,但对整体经济的效果不是单向的。为经济和物价降温的加息也可能导致企业借款成本和投资成本过高,并不为政府看好。比如本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本身能够对冲一部分通货膨胀的扩张效应,也会刺激内需。所以,当政府动手对付通货膨胀,我们就可以期待储蓄率下降。
我相信,未来几年中国人存入银行的钱会越来越少,实际收益率则开始上升,再接着就应该是资产价格下降了。到那时,好消息是储户的回报终于能有所增加——只要他们没因为贪吃馒头,把存款花光了。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