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企改革热点话题时表示,国际化经营是国企“短板”,央企高层薪酬必要时可向社会公开
■本报记者 周雪松
“国有企业改革还远远没有结束,任务量还非常大。”2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说,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20多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改革仍是一个核心性的命题。
当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资委员会副主任邵宁介绍“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和“十二五”总体思路,并答记者问。会上,邵宁回应了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热点话题乃至敏感问题。
“不进行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国有企业生存都难,更谈不上有所发展。”会后,邵宁在接受包括中国经济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此前中央企业将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说法。
国企将进一步收缩战线
邵宁说,“十一五”期间,中国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改革仍是一个核心性的命题。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到目前为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提问时,邵宁表示,通过此前的改革,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变成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初步形成;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企业内部“大锅饭”、“铁交椅”的情况有所变化,当然这方面进展还不平衡。
邵宁表示,目前我们正处在以国有大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阶段上,依托资本市场实行公众公司改革、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是未来国有大企业和市场经济最终结合的具体形式。
围绕这一关键环节,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一是进一步收缩战线,集中资源于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二是进一步推动企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董事会制度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系统,保证透明度,更有效、更科学地考核和评价;五是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改革,使内部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同时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的各种负担。
国际化经营是国企“短板”
自“清退令”出台以来,部分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一年前,中央政府要求主营业务非房地产的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对这方面的进展,邵宁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比较顺利”,“突出主业,把主业做强,是国资委这些年对中央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主业不是房地产的中央企业,需要逐步从房地产业退出,这是突出主业的一个必然要求和方向”。
他说,去年已经退出副业是房地产业的企业有14家,今年估计有20多家可以退出。其他的企业把手头的项目做完,也将逐渐退出,集中资源从事主业。
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走出去”的话题,邵宁表示,这几年,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比较大,总体上讲,这几年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效益是不错的,但是同时风险也非常大。风险有的是主观方面的,有的是客观方面的。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对国外的法律环境、经营环境往往不熟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地方很多是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很大的区域。总的看,国际化经营是整个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现在的一个“短板”。
央企高管薪酬可以公开
现在,社会各界对于国有企业上交红利存在过低的置疑,他们认为这与国有企业占有其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突飞猛进的经济规模相比不相符合。对于话题,邵宁做出了回应:“我们也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对于国资委经营预算问题有些说法,而且有一些数字和我们掌握的不太一样,估计可能是口径不同。”
邵宁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2010年利润总额是1.1315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5621亿元。去年国有资本收益测算值是600亿出头。2009年,同口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是315亿,相比去年增长幅度将近一倍。
邵宁进一步解释,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全额上交,但改革一段时间后由于国有企业亏损太多,政策执行不下去,过去上缴利润比例较低,逐步提高,主要是考虑国有企业包袱还很重,很多方面需要投入,企业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他表示,随着以后国有企业经营状态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国有企业包袱基本化解掉以后,利润上交比例进一步提升是趋势。最终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提到国内上市公司分红的平均水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
在回答关于中央企业高管薪酬问题时,邵宁表示,中央企业高管的薪酬无论是对于国资委来说,还是对于监事会来说都是非常透明的,是没有问题的,需要的话,可以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