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财政吃紧 美国陷入科技预算危机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1年02月28日01:13

  尽管财政吃紧,奥巴马并未缩减美国科技领域预算,但能否在国会通过仍是未定之天

  □ 本刊记者 于达维 | 文

  十年前,哈佛大学研究能源的教授约翰•霍尔德伦(John Holdren),结识了时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的万钢,并通过中美合作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始密切交往。十年后的今天,万钢执掌中国科技部,霍尔德伦也已经进入白宫,成为奥巴马的总统科技顾问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

  2月1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11年会上,霍尔德伦称,科技是中美两国最容易取得信任和共识的领域之一。20天前,他和万钢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续签了已经持续32年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不过,在合作之外,霍尔德伦或许更多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他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现在大家都在看着中国,并且说中国要抢我们的饭碗。而且他们在科技和创新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增长非常快。”

  这番话背后,是霍尔德伦对奥巴马政府2012财年预算,尤其是科技预算能否通过的担忧。对于美国的科技投入、政策走向,以及中美科技合作,他都有一个目标清晰的“账本”。

  预算争议

  2月14日,情人节,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出2012财年联邦政府预算案,预算总额3.73万亿美元。

  这段时间,奥巴马政府正面临上任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2月11日,美国众议院共和党人提议将尚未结束的2011财年预算削减620亿美元,作为消抵美国1.5万亿美元庞大财政赤字的一部分。

  如此情形之下,奥巴马政府缩减了多个领域的预算,但科技方面预算仍然达到1479亿美元,整体上比2010年度增加0.5%。其中,设备购买和国防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而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投入上有两位数的增加。

  霍尔德伦在AAAS年会上说,奥巴马砍掉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项目,但仍然实现了增加科研经费的承诺。这是因为,奥巴马很清楚,科学技术和创新是帮助美国恢复经济、创造就业、实现未来增长的动力,不管财政上多么严峻,都不能停止投资。“从我们目前在科技上的进展来看,我们拥有一位知识渊博、信守承诺而且热情洋溢的总统。”

  在奥巴马政府,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我们这个部门虽然钱不多、人不多,但各个部门还是愿意和我们来往,毕竟我们可以直接向总统和副总统汇报。”霍尔德伦说。

  目前奥巴马内阁中,科学家和专业人士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五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而奥巴马几乎出席了每一次科技方面国家奖励的授奖仪式。霍尔德伦说,即便本来只是出席拍照的,奥巴马也要讲个话。他经常说,少一些会见运动员的时间,多一些会见科学家的时间。

  但奥巴马的想法并不是总能实现。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2010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失去对国会的控制后,他的几乎每一项政策都遭遇国会掣肘。本该在2010年10月开始的2011财年预算,至今未获通过。许多美国政坛人士认为,奥巴马政府或许会像1995年的克林顿政府一样,由于没钱运行,只能关门。

  在奥巴马的2012财年预算中,科技领域预算也遭遇国会质疑。2月17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出席国会听证会时,共和党议员麦克•汤普森称:基础建设创造就业他能理解,“但是,你们在清洁能源上投了那么多钱,怎么去解释这有助于创造就业?”

  在本次AAAS年会上,美国公立大学联合会主席霍华德•古波斯坦(Howard Gobstein)指出,奥巴马政府2012财年预算是一份精打细算的计划,但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现在国会由共和党控制,总统的许多政令都无法正常推行。

  此外,古波斯坦认为这份预算本身也有问题,虽然政府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上增加投资,但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挣扎中,他一生中没见过整个教育系统如此剧烈的改变。2009年,85%的学校经费减少10%以上;2010年,60%的学校经费减少7%;2011年,许多学校的经费将减少20%以上。

  由于联邦政府特别是州政府对公立大学财政拨款减少,加上经济形势的不明朗甚至衰退,美国公立大学私有化的趋势已经愈演愈烈。古波斯坦还对本刊记者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面临一种沉默的危机,虽然奥巴马政府希望加强一些学科的力量,但是对整体的研究环境造成了损害。

  中美科技关系

  此次AAAS年会上,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表现,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微妙关系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2011年1月29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延期议定书》,确定将已经有32年历史的原协议延长五年。中国科技部长万钢与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字。

  美国政府把协议续签的地点,选择在白宫附近艾森豪威尔中心内的战争指挥室。霍尔德伦说,在一个原本是制定战争计划的地方,签署一个关于和平合作的协议,意义非凡。

  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签署的第一个双边合作协议,系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期间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共同签署。协议每五年续签一次。此外,两国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每两年轮流主办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第十四次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定于2011年10月在中国举行。

  该协议签署以来,中美两国在科技合作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NIST)接待了超过1000名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与中国气象局在青海瓦里关的温室气体监测已经持续了20年;从2009年至今,中美两国在清洁煤、建筑节能和电动汽车三个领域建立了研究中心,未来五年中将共同投入1.5亿美元。

  万钢在签字仪式上说,他和霍尔德伦都没有想到,多年后竟然能够作为各自政府科技方面的决策者,将过去中美科技合作上的成功延续到未来。两人在签字仪式后的合影环节,还特意手持记录32年前邓小平与卡特签字情景的黑白照片。

  霍尔德伦告诉本刊记者,从1984年开始,他每年都要来中国,如今是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他和万钢的合作也非常紧密,大家一起做许多事情。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